☆、第七十二章 十七郎出资招兵马薛祺娘被骗露真容(一)(2 / 4)
到了卢八娘的手中就是通常做买卖的市场,可以经营除铜铁等军需物资外的各种商品。
从春秋时期管仲通货积财开始,到中国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取得长足进步,卢八娘与很多人一样认识到发展自由经济正是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如今这样的发展机会终于摆在了她的面前。
淮北军设立的榷场很快吸引了淮河南北的商家,而卢八娘用薛家的财帛换到了大量的生活物资。这其间还有北方的商人带着马匹牛羊、皮毛药材等物资走私而来,换走了北地最受欢迎的器具和锦帛。
对于商人竟然能将上好的战马运过来,司马十七郎欢喜之余表示了十足的讶异,而曾以走私发家的卢八娘却一点也不奇怪,如果利润足够大,那么人们会铤而走险甚至杀人越货,她是有着深深地亲身体会。
在北地,一匹骏马只能换一匹上好的锦帛,而到这里则能换上十匹,就是除外路上的消耗,利润也是相当的惊人,北边的商人为什么会不来呢?更何况现在占据北方的是多个政权,多个民族,他们哪里能有能力完全禁止这种走私呢!
当然更大部分的生意是来自于淮南,淮北军在朝廷应该得到却没有得到的经济支持,现在则通过商贸慢慢向淮北输入。而卢八娘对于榷场的期望还要比现在大得多,将来,北边的战马,盐城的盐、南边的锦帛,还会有数不清的物资都会在这里交换,也把财富带到这里。
在这种欣欣向荣的发展中,薛表叔的不幸就被忽略了,虽然他亲自来了两次,又派了数批人马过来讨要财物,但却一点成果都没有。司马十七郎接待一次后就全部交给了他的十兄。司马十郎的脾气一直很好,也有耐性,每次都与来人细细地计算当初薛表叔带他看到的东西倒底有多少,又说那两万石被劫的粮食也应该还给淮北军一万五千石。
只要楚州方面不直截了当地说明土匪是子虚乌有事,那么他们永远也吵不赢,但是如果薛表叔真的承认了,那么后果他可能更是承担不了。
期间卢八娘接了董夫人的一封信,信中言辞诚恳,动人心弦,她说自两万石粮被劫后就气病了,坞堡被攻破时又受了惊吓,现在还在卧床。信写了撕,撕了写共斟酌了三次最后才写成,因为实在没有脸面给淮北王妃写信,算是间接承认了薛家过去做了错事。
然后她极力称赞卢八娘风仪超卓,秀外慧中,高贵天成,又非常感谢卢八娘对祺娘的体贴和关照,最后客气地请卢八娘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帮薛刺史向淮北王说说情。
其实卢八娘相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