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困境(3 / 4)
多少是皇上本人的意思,又有多少是崔中书他自己的意思。
玉华看了直咋舌,她原就知道崔泽厚官拜中书令,爵封安国公,自然是朝中极有权势的人物,但连这皇上颁的圣旨居然也是大半是由他说了算的,可就实在太夸张了,她突然有些泄气,自己何苦还做这些无谓的挣扎呢,与那般滔天的权势相比,自己正是所谓的蝼蚁与尘埃一般。
程娘子那双淡漠的眼睛仿佛一眼便看透了玉华的心思,她鼻子里轻哼一声,又在那纸笺下方添上了八个大字:
过犹不及、盛极必衰
就在玉华琢磨着这八个字的同时,太子所居住的含光殿西殿内,也正好有人提到了这层意思。
如今太子还未大婚,李盛及崔皇后又与李济民感情一贯亲厚,不舍得让他独自居住到前面宫城内的东宫去,不过李济民也已经成年,再住在大明宫内住着也不合适,便由崔皇后做主,让他搬到与大明宫一墙之隔的含光殿里暂时先住着。
而因李济民已经开始参政辅政,便先拟着太子府的建制,也与他配了詹事、左右率府使、谕德、赞善大夫等下属,而太子少师、少傅、少保等职位,则因太子幼时经历特殊,连启蒙算起来都是崔皇后亲自担任,而自“隆庆之乱”朝中人事一番清洗更迭后,人才实在凋零的厉害,故太子府“三少”便一直空缺着,如今正由国舅崔泽厚替太子张罗选拔。
不过太子李济民此番要商议的事情,只请了太子詹事狄成及谕德大夫李肖两人密谈而已。
刚刚说出“过犹不及”这四个字的,正是狄成,这太子詹事狄成其貌不扬,个子只到十七岁的李济民耳朵的下面,再加上一个蒜头形的大脑袋,当年高中状元殿试之时,险些因其外貌诡异便与这状元桂冠失之交臂了,幸好其父狄凌志当时已经是国子监祭酒,众人不敢过于得罪,才得以幸免。
这狄家算是清流一派,狄成是皇上李盛亲自指派给李济民的,太子平日里也不见得对狄成有多少倚重,有事于明面上还是习惯找安国公崔泽厚,但私下里,李济民却常与狄成商议一些比较特别的事宜。
“殿下所虑极是啊,安国公如今也算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形式了,若其长女再受聘太子妃,那真正是过犹不及,于殿下您,于博陵崔氏一族,都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狄成边说话边来回晃悠着他的大脑袋。
狄成貌丑,却自小养成了个真名士自风流的派头,说话间喜欢摇头晃脑的,李济民如今也算看习惯了,不再觉得眼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