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政事(3 / 7)
的耳朵里就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公侯伯子男,这是周朝以来一直用到现在的爵位等级,太皇太后一出手便是大手笔,几乎只是王之下。只比萧闵萧吉名分上的父亲低那么一点而已。
“陛下,两子于国无功,冒然得此高位,恐怕不是好事。”李平连忙道,两个孩子,十五六岁的年纪,贸贸然得了这么高的爵位,一定令人侧目。要知道朝中不服萧家的大有人在,太皇太后一意孤行自然也无人敢忤逆她的意思,可是一旦太皇太后山陵崩,两个孩子又是没有功劳得到的爵位。到时候一群人饶不了他们,试问谁能看着两个毛头小子,手上没有半点功劳,却能得到高位,有的是想要把他们拖下来的。
“不是好事?”太皇太后挑了挑眉,“是好事还是坏事,将来才知道,何况为了他们的将来着想,有个爵位是好事。”
李平听到太皇太后这么说,知道此事已经是定下来了,他说再多也是无用。太皇太后在朝堂政事上不输须眉,但是在如何教导孩子方面却是弱了许多,这种一味溺爱的方式更是进不了李平这种世家子的眼。
李平在心里重重叹一口气,两子的将来如何,他已经能够看到了。
昭阳殿内,萧妙音正在给拓跋演整理一些文书,原本这些事都有专门的黄门来,但是她在昭阳殿里呆着也是呆着,干脆就抢了些黄门的活来做。
送到拓跋演这里的文书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重要的文卷都直接送到东宫去了。萧妙音一开始还真的有些担心拓跋演会在意这个,结果呆的久了发现他是真毫不关心,渐渐的她也就放心下来了。
“写的累了。”拓跋演放下手里的笔,自己揉捏一下脖颈,他看向旁边的萧妙音,萧妙音正在吹干黄麻纸上的字迹,“阿妙,你帮我写吧。”他一笑,说出来的话也带了些孩子气。
“行吗?”萧妙音瞧着拓跋演手里的朱笔,头皮有些发麻,宫中呆的久了自然知道这支朱笔代表着什么,她头上的姑母就行朱批了二十多年,说起来她也应该回避一下。
“我说行就行,而且都是一些小事。”拓跋演哄道。
萧妙音抿了抿唇,接过他手里的笔,眼睛往文卷上面瞅,还真的是小事,例如宫中要建造一个亭子之类的,预算多少,需要天子批准。萧妙音顿时没了心理负担,手里持笔,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拓跋演,“说罢。”
拓跋演说,她就一边写。等到翻开另外一边的文卷,她看到的却是各种死刑案子!
除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