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院试(5 / 8)
核的内容无非是四书五经,统共也就那么几万字。全国一级级那么多考试,都要从其中出题,除了那些犯讳的话之外,哪一句没有用过?
现在,只要去书店就买全套程文回来,翻一翻目录,就能做到不重样。郑青鸾一直研究的也就是这样的范文!
为了防止出现重题的现象,各位考官也是智计百出。怎么说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啊?于是有位被逼急了的老大人,他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中各提取一半,组成一个没人见过的新句子出题,美其名曰‘截搭题’。要知道排列组合是无穷尽的,所以立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从前朝起,朝廷干脆承认了这种搞法,颁布法令曰:‘正考必出大题,预考可出小题。’乡试以上称为正考,以下则是预考。所谓大题便是形式与文意完整的句子,小题就是截搭题。
即使没做过八股文的也能看出来,小题因为割裂经文,牛头鹿身,在士子看来,往往题意难明,题情难得,在破题时但有毫发之差,写出来的文章便去了千里之外,所以时人皆认为‘小题难于大题’。
现在李大人不知道抽的什么风,所出的就是一道截搭题,而且是变态的‘书’、‘经’混搭,无怪乎大部分考生哀叹不已,就连郑青鸾一看题也想直接打了包裹回家算了。奶奶个熊!太难为人了!
她觉得沮丧极了!但通过栅栏门,看见对面的几个号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身葛衣,却气度沉稳,就见他微微沉吟片刻后,便面露微笑,开始提笔在稿纸上疾书,显然已经成功破题。再看另一个,十七八岁的年纪,一身华服,虽然紧皱眉头,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也已经开始面色凝重的提笔书写。
其他人离得较远,看不清楚表情,但只看动作也知道他们陆续解题完毕,开始构思文章。
郑青鸾咬咬牙,心道,拼了!反正大家都觉得难!她也不一定考的太难看!
郑青鸾再细细的琢磨了一下那截搭题,心中首先定位各自的出处……前一句‘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出自《大学》,原句是‘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要知道居止,也即是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后一半‘诗云:穆穆文王’则是《诗经》里的诗句,原文是‘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意思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他娘的,这看起来完全是十三不靠。怎样将两个毫无关联的句子,连缀起来,还要连缀的合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