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谋官(2 / 7)
的,只道:“回来了就好,老太爷一直惦记着呢。一会儿,记得去百草斋见见你姨娘,多年不见,她也惦记你。”
小于氏在旁边站着,闻言便笑道:“母亲说的是。过些日子二弟又要离京,儿媳想着也该多跟朱姨娘说句话,所以就把二弟一家安置在西偏院了,那边离百草斋也近些,朱姨娘过去也方便。”
景氏轻轻笑了一下,柔声细气地道:“多谢大嫂考虑得这样周全。”论起来于氏才算是蒋铸的母亲,小于氏却直说让蒋铸跟朱姨娘多亲近亲近,这是要提醒他们一家子是庶出的身份吗?
“不过,这次回京,老爷大约是要多住些日子了。”景氏说话还带一点南方口音,一句话听起来柔软婉转,似乎每个字都带个小尾巴似的,“蒙大将军提携,大约要为老爷谋个官职。这事儿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办下来的,只怕少说也要三五个月才能有点眉目。”
“谋个官职?”小于氏声音不由自主地高了一点儿,“二弟不是要捐官吧?如今这事,可不比前朝那时候……”
前朝末年皇帝昏庸,满朝的官员都只想着捞钱,只要肯出银子,五品以下的官儿随便挑。可如今不一样,开国皇帝最恨贪官,不知杀了多少,现在虽然没那时那般严厉,八九品的小官也有人私下里操作,但若是在京城里这般做,却是不行的。更何况蒋钧自己就是官,特别被人盯得紧,若是有人揭发他兄弟捐官,蒋钧也要一起受牵连,也就难怪小于氏反应这么大了。
景氏却拿着帕子掩了嘴,笑了一声。她虽是商家女,但大商人富贵到一定程度,也会请人教导子女读书,想着摆脱身上的铜臭味。景家数代都是大茶商,论起子女读书来,并不比一般小官人家差,只不过大半不为出仕,所以不学应试写文章罢了。
景氏本人据说是琴棋书画都通晓的,所以举手投足之间,根本看不出一点商户女的局促,衣着打扮更是雅致,头上的首饰不多,颜色也多素淡,只有一枝赤金回鸾钗金光灿然,在乌云般的鬓发里格外醒目。鸾口中垂下一串珍珠,颗颗滚圆,随着她的动作轻轻在鬓边晃动,末端那颗水滴形的翡翠坠子通透得真如绿叶上的一滴水珠一般。
相形之下,小于氏这个长嫂,正经的官夫人,倒显得寒酸了。
“大嫂不要着急,老爷怎么会累及大哥呢?这谋官职,也未必就是捐官一途。”景氏笑微微地,目光对自己一对儿女一转,“楠儿莲儿,怎么不给你们大伯母行礼?”
小于氏还想再说,于氏已经看了她一眼,将她的一肚子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