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4 / 5)
忠谐音,也是有向圣上铭志,以期望避免受了牵连之意。
而如今在这份名单上,白少举荐的衷姓子弟不下五人,且去的都是牵涉民生的要紧衙门。这等手脚不能不叫尧暮野警觉。
可是偏偏这等做法,白少有自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最近与袁熙出双入对,白家长辈也是默肯了二人的婚事。
袁家毕竟根基深厚,那曾经是连尧家也比不得的正宗大家,就算本家被削弱了,其他的族人财力根基仍然不容小觑。
所以白家这次舍弃了如日中天的尧家,而与袁家联姻,也算是互通有无,各补短长了。
既然要连为姻亲,那么白少为自己未婚妻的家族子弟谋取些差事,更是顺理成章。这是魏朝官吏司空见惯的做法了,大世家的密网就是这般结成了,如若是庶民子弟,想要凭借一己之力穿越这层层关系密网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朝中的庶民出身的官吏,如范青云之流拼命巴结白少的原因所在。
毕竟朝中的庶民官员都知,相比于尧家的高不可攀,还是后起之秀的白家要平易近人得许多。
这也是白家在朝中的势力不断增长的缘故。
帝王是乐见这种此消彼长的。毕竟一家独大,从来都不是王朝的喜事。所以是对于白少这等明目张胆替妻族谋取福利的做法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的。
看完了官吏的卷宗,尧暮野闭目养神了一会。看来他成婚的这些时日,白少也是未得清闲啊。
想到这,他拿起了搁置在书案上的一张请柬,发帖人正是袁家小姐袁熙,邀请着新婚的尧太尉伉俪一同参加她在京城里的新屋乔迁的祭礼。
袁熙出家甚久,原来的老宅在伯父出事时,被父亲一起典卖了。而父亲则带着母亲兄弟离开了江南,去了江北老家。
袁熙自小过继给了只有一儿的大伯父门下,是以跟父母并不亲近。如今还俗回来,也要有个落脚容身之地。所以在京城的旧巷里,选买了一处雅致的宅院。
她毕竟算是袁家的本家嫡女,将来就算出嫁也绝不能如尧家新娶的商妇女一般,同一个院子嫁出娶入,总要有个正经的门户。
大魏习俗,新居入住都是要举行祭礼,请了专门的道士驱邪,还要宴请宾朋吃酒,所请的宾客中男客越尊贵越好,这是给新屋充阳气沾贵气之意。
尧暮野当初接了这请柬时,却并不打算前往。他与袁熙的那一段隐秘旧情,虽然在玉珠面前轻描淡写死不承认,可是但凡是两人的老友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