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铜马皇帝(12 / 12)
败,心胆俱裂,一路逃过黄河,投奔赤眉军而去。
刘秀大军已入河内郡,自然无空回之理,大军直逼河内郡首府怀城。经岑彭相劝,河内太守韩歆迫不得已,只得出城投降,河内郡就此并入刘秀的势力版图。刘秀封岑彭为刺奸大将军,使督察众营,又封韩歆为邓禹军师。
随着马武和岑彭的先后归降,名垂后世的云台二十八将,至此正式聚齐。
在当时中国的一百余郡国之中,河内郡是少有的未遭兵祸的郡国之一,城邑完好,户口殷实,兼以被山带河,险要富庶,因此,邓禹在邺城向刘秀献策之时,便把河内郡比作帮助刘邦取得天下的关中。
刘秀既得河内郡,欲择良将守之,召邓禹道:“卿言吾之有河内,犹高祖之有关中。萧何治关中,高祖无西顾之忧!吴汉之能,卿之举矣,复为吾举萧何。”
邓禹道:“寇恂才兼文武,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人莫可使也。”
刘秀于是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加大将军衔,谓寇恂道:“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他兵,勿令北度而已。”
刘秀再拜冯异为孟津将军,统魏郡、河内兵于河上,以拒洛阳。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诸将相聚,每每争功不休,冯异却常独坐树下,一语不发,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冯异本为刘秀最早的嫡系,惜乎一直未得重用,此次刘秀对冯异委以重任,也算是对冯异迟到的补偿。
再看寇恂和冯异的搭配组合,其实也很能见出刘秀的苦心。寇恂是上谷人,代表新加入刘秀阵营的河北本土势力;冯异则代表一直追随刘秀的南阳势力。而这两股势力,也是刘秀手下最重要的两大派系,说好听点,刘秀是两边都要拉拢,说难听点,刘秀则是两边都不敢得罪。因此,由寇恂主政,冯异主兵,既是相互制约,也是彼此平衡。
河内部署完毕,南线战场暂且无忧。按刘秀对时局的判断,赤眉军必破长安,却又没有能力经营长安,于是决意开辟西线战场,乘机进兵关中。
西线主帅,邓禹自然是不二人选。刘秀拜邓禹为前将军,持节,授以精兵二万人,西进入关。刘秀自己则引兵北征,继续清剿残留在河北的其余流民武装。
刘秀一切筹划既定,已是更始二年岁末。欲知后事如何,来年自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