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商贾心向(3 / 4)
的关东人也会仔细的衡量,是不是还要支持原先的国家。
民心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曾经因为反抗暴秦而聚集到一起的关东人,在一次次的利益决择面前,渐渐的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商贾贱籍,这一群在傅籍上没有名字,并且为世家大族所看不起的群体,逐渐的向秦国靠拢。
失去了商贾的支持,关东诸侯要想扩充实力,将不得不更多的依赖赋税,依赖治下一亩三分地的产出,而这无疑将加重百姓的负担,也将会让他们失去更多的百姓的支持。
咸阳。
秦国上下因为李原的回归而更加的团结,长史陈平在李原离开的这段时间,担负起了整个国家运转的重任,这让他本来消瘦的样子更加的清瘦了许多,好在,陈平的精神劲头还是不错。
关跃、张负、赵贲、李政、侯喜这些在过去的日子里,渐渐成为秦国内政重要帮手的官员,在陈平的调度下,相互的配合也更加的有条理性,当然,其中人与人之间在沟通上的磨擦不可避免,但在秦国整体的制度体系下,这种矛盾即便存在,也还不能对国家机器的运转发生太大的负面作用。
高效率的运作让秦国内部多项重要决策得以实施和出台,其中,象征着国家地位象征的长安城的正式投入运行是新历四年二月的头等大事。
二月。
春寒还未消褪。
在长史府的统一调度下,秦国皇室、神武侯府、长史府以及驻咸阳的各级官署开始陆陆续续的搬迁到长安城里面。
这次的大搬迁,让咸阳在瞬间忙碌之后又瞬间的空虚,当还生活在咸阳城中的百姓不自禁抬头眺望时,才发现,街市上曾经来往呼喝的快马斥候已经再也寻觅不到。
政治中心的迁移。
在短时间内,或许还不会改变什么,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决定移居到长安城的人会越来越多,咸阳不可避免的会和雍州、临夏等旧都一样,渐渐的成为可供人瞻仰的一座普通城池。
位于城西北的神武侯府,与秦国的皇宫紧紧相临,中间还有一道宫门方便出入,当长公主的车驾很顺利的从皇宫进行神侯府,而没有引起什么关注时,赢玉漱第一次对辛追的设计表示出了极大的满意。
当然,让赢玉漱感到高兴的,不只是长安城的新颖,还有李原的态度,一直以来对下一代抱有戒备心理的李原这一次倏然开放了态度,当赢玉漱在一次欢好之后,小心翼翼的提出想生一个孩子的提议时,李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