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什么叫自作自受(6 / 8)
士卒,屯草聚粮积蓄力量,同时四面袭扰,使建奴主力疲于奔命,日夜不得安宁,迫使建奴分兵四方。待到时机成熟,再四方一起发力,将建奴各旗各个击破,辽东光复,指日可期矣。”
“那需要多少时间呢?”明熹宗追问道。听到这话,张大少爷的心脏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还好,熊廷弼没有喜欢吹牛的毛病,只是如实答道:“回皇上,具体需要多少时间,老臣也不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能保证辽东的形势会发生什么改变,在什么时候发生改变,但老臣坚信,只要大明朝廷坚持老臣四方布置的方略,平定建奴和光复辽东只是时间问题。”
“谢天谢地,如果我丈人喊出五年平辽的口号,我就得考虑和他断绝关系了。”张大少爷松了口气。明熹宗则不置可否,又往张大少爷一指,张大少爷会意,赶紧答道:“回皇上,微臣也认为要想平定建奴,必须先练精兵,萨尔浒、浑河与广宁三场大战,我大明军队精锐尽失,剩下的军队缺乏训练,缺少锐气,上了战场也告无用,微臣在锦州之时,手中兵力名为两万,实际可战之兵,仅有四千,而建奴的主力足有四万有余,是微臣十倍,导致微臣只能据城坚守,乘虚偷袭,无法与建奴正面决战。所以微臣认为熊大人提出的精联士卒积蓄力量一条,十分正确,也切合实际。同时微臣也认为平定建奴和光复辽东不可急切,需要徐徐而图,但只要坚持原则不变,平定辽东也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力量积蓄足够之后,我们大明又该如何反击建奴呢?”明熹宗追问道。张大少爷偷看了一眼岳父脸色,硬着头皮答道:“这一点,微臣与熊大人理念稍有不合——辽东偏远,地广林密,建奴又有建州后方为军依托,倘若我大明军队正面推进,建奴又依险而守或者飘忽游击,我大明军队没有三两年的时间休想将建奴彻底歼灭。所以微臣认为,最好的反击手段应该是引蛇出洞,诱使建奴主力倾巢而出,与我大明军队决战,力争一战而定乾坤。”
“一战定乾坤?当年王化贞也是这么说的。”熊廷弼毫不客气的向女婿讥讽道。张大少爷也不生气,只是辩解道:“熊大人,王化贞一战定乾坤遭到失败有两大原因,一是军队战力不如建奴,二是战场不利我军发挥。而我提出的一战定乾坤,是建立在军队战力胜过建奴、至少与建奴不相上下的基础上,还有建立在把建奴主力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场上决战。”
“那么你认为那一个战场,才最适合大明军队与建奴主力决战?”明熹宗继续追问道。张大少爷清清嗓子,沉声答道:“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