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远攻近交(3 / 6)
敢将话说得太满,他总不能告诉赵扩,以后最终统治整个中国的将是蒙古人吧。
“你的这番言论如果被朝中的大人得知,你的麻烦就大了。”赵扩虽然觉得韩忠卫的说法骇人听闻,可是心里也觉得有些道理,至少金国确实比宋国要强大,否则现在宋国也不会对金国行叔侄之礼,要不是这样,皇爷爷也不会提前退休,因为当时金国一个年青皇帝上位,他不想对比自己儿子还要小的金国皇帝行叔父之礼。
“幸好这里没有朝里的大人。”韩忠卫原来还在想如何能在赵扩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看来刚才那句无心之言已经达到了这个效果。
“我一直以为你只是会做生意,是个很好的生意人,没想到你还这么有想法。以后我会常来,到时希望你能在府里。”赵扩说道。
“一定。”韩忠卫道,如果自己现在能影响未来的皇帝,那对宋国,对天下的百姓都是一件幸事。
当赵扩在钟府游泳的时候,皇宫内正发生着巨大的变故。孤独寂寞的太上皇赵昚已经有近半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的,而其他的二个儿子因为皇帝心存某种不为人知的心思而被禁止来看望他。长时间的憋气加上着急上火,让太上皇赵昚的病情越来越重。
可是身为皇帝的赵惇对于赵昚的生病不但不过宫探望,而且深表怀疑,他认为这是太上皇的诈病,诳他过宫是要解决自己,因此不管大臣们如何请求也不管他们上多少奏折,一律视而不见。
而身为皇后的李风皇对赵惇的做法当然是深表赞同,她反而成天拉着皇帝游宴玩久,尽情享受人生。尽管赵惇和李凤娘对大臣们的劝谏毫不理会,但是群臣们并没有放弃努力。赵汝愚在大殿上叩头请赵惇去重华宫,即使叩得头破血流,可是赵惇面对大殿上的斑斑血迹,只说了两个字:“知之。”
一句知道了就把几乎叩成脑震荡的赵汝愚给打发了,这让那些大臣都寒了心,当即就有一百多人递交辞职书,可是赵惇除了下诏挽留外,再没有其他任何表示。
就在群众人心浮动的时候,太上皇赵昚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太医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而病危中的赵昚仍旧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时常左顾右盼希望能看到儿子来看望自己,可是赵惇对此一直置若罔闻。
当赵扩离开钟府准备回嘉王府时,宰相留正率领所有的宰执们做了最后一次努力,集体请愿。要是放在现代,这可是群体性事件,说你是反革命也不用找什么法律依据。但幸好这是宋朝,刑不上士大夫,言者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