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出大事了(2 / 6)
,王画也没有死,都惹下这么大麻烦事了,都没有追究,而相关的大臣只是猜测,并没有证据,就处理了。还要乍的?
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武三思把持朝政时,有过多少实权?再比如王画最高也不过户部侍郎,可宰相敢抹他的面子?只要这些人在朝中不倒,依然可以掀风鼓浪。而且韦氏这一次等于图穷匕现,让许多人都看到她的野心。
李显这棵大树摇摇欲坠,许多人寒心,都另寻高枝。但李隆基有什么本事,能让神出鬼没的王画的都看重了?现在就没有人敢怀疑王画识人的本事。于是李隆基成为某些聪明大臣的参考对象。
然后李隆基一些事迹被这些人找了出来。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主儿!王画说他在李氏宗室中才能第一,一点也没有虚夸。主要他的身份,是相王的儿子。重振大唐,李显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将希望放在李隆基的身上。在韦氏大动作之前,帮助李隆基培养成一支可以抗拒的力量。当然还在观望,如果李隆基自己都没有这个自觉,他们只好作罢。
李隆基怎么能没有这个自觉?
而且与历史走向不同,因为王画数次说过女主不昌,看好太平公主的人也没有历史上的多。
李隆基立即回信,现在自己这个机会很难得的。只要王画一天不出现,朝廷就一天无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要王画出面了,与朝廷搭成和解,就是到现在李隆基也不相信王画会谋反。甚至他怀疑为了和解,李显能将李裹儿下嫁到大洋洲,虽然舍不得,可这是安抚王画最好的方法。
想到这里,李隆基黯然一叹,如果王画对自己妹妹有对李裹儿一半好,自己何必与他发生龌龊?
解决了王画,自己还会浮出水面。那时候再想象现在逍遥自在,是根本不可能了。
一会儿信就写好。李隆基才能出众,善骑射,绘画,特别画墨竹在整个唐朝是有名的,善音律,善文,书法也很好。这笔字写理刚遒有力,而且信上的内容更是写谦虚礼貌,让人看得怎么看怎么舒服。他没有写别的东西,一一回答,可在语气中浓浓透出对国家的担心,也没有明说,却能让人感到那种意思。
看到李隆基在写信,那种温文尔雅的样子。刘幽求想起了另一个人,王画。心想这是一对双子星啊。如果王画能帮助世子,那该多好啊。甚至他在心中想像如果那样,有可能李隆基最后荣登大位,那么这一对君臣将闪烁千古。
那,那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没有那一个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