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天津桥上一张纸(二)(6 / 7)
他的强项。因此久久没有音信。其实换谁来查,也没有结果。
王同皎要不也不是这个结果,而是这个案子本身带来的意义。并且这才是这场朝争拉开的序幕。
郑愔也老老实实地回答:“陛,恕臣无能为力,臣派了许多人协助查破此案,可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
并不是没有调查,但与武三思通了气,再加上王画的话,确定是与武三思无关了。于是将矛头最终指向了李旦,但他知道李旦没有那么好对付的,所以展开了秘密调查。但依然没有查出任何消息。
因此他没有说假话,大理寺里面许多官员可以做证的。
王同皎又说道:“当真案子那么难查?岑录事,麻烦你将所查的证据递交给皇上。”
就是原来的中书舍人现在的洛州司法参军事岑羲,因为与另一个中书舍人毕构起草宣读了削武氏诸书的呈表,被武三思一个贬为润州刺吏,一个贬为洛阳可怜的司法参军事。不过倒有一门好处,他有权过问此案。
岑羲同样是五王集团中的人,而且与敬珲一样,是出自太平公主门下。当然这一次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的。没有证据,那也简单!这么多的“审理”,找到许多“人证”,看到那一晚那些刺客模糊的样子,以及“目睹”他们最后潜入武三思的府中后,就没有看到踪影了。
武三思气坏了,这不是在诬陷吗?我就是让刺客刺杀王画,也不会让他们立即回我的府上,这不是将话柄给人找吗?
但岑羲本来就不想作为证据,模糊地一说,让李显产生怀疑就达到目标了。
李显本来都差点儿忘记了此事,反正王画不是没有死吗?顶多疗养一段时间,还是一个活蹦乱跳,有本事可也有本事添乱的王小二,甚至在他心中,都没有自己女儿与王画的进展让他产生兴趣。
他将奏折看了一下,说:“岑录事,但连王学士自己都说,与武三思无关。”
他话音没有了,敬珲站起来说:“陛下,臣承认王学士的破案能力。对付那群无用的昏官王学士手到擒来,可对付德静王,未必有这能力。如果看到他在滑州与汴州能力,将王学士高估了,那是错误的。王学士真的无所不能,前几次他遇刺,为什么到现在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何人主使的?他毕竟只是一个青涩少年。以臣看,德静王那天是刻意欲盖弥彰,防止王学士武艺高强,以后刺杀未遂,洗脱嫌疑的。以德静王的‘大智大慧’,想要玩王学士如股掌之上,如反手之易。”
敬珲都挑明了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