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玩唐 > 第423章 天津桥上一张纸(一)

第423章 天津桥上一张纸(一)(3 / 6)

立即将门修好,再次关上了。

到了第二天,找砚石的人带来了一个有好有坏的消息。前往幽州寻找乌金砚的人依然一点消息也没有。但顺带着找到了许多易砚石。易砚很好找,史料有明确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历史很悠久,但因为工艺技术等原因,一直没有人重视。直到唐朝晚年,易州奚超父子继承松烟制墨技艺,并在易水河畔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子因受到李煜赏识,移居歙州,又成为歙砚的开山祖。但也因此,易砚开始扬名。

易砚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发墨,石质本身细腻如脂,光润如玉,而且颜色多样,有蓝灰色或带有紫、碧、黑、灰等颜色的水成岩,有的石料上还生着天然的碧绿色、淡黄色或白色的斑纹或“石眼”。质地又软,便于雕刻。所以现在看到的易砚图案花纹都很精美。这么容易雕刻的砚石,如果工匠再不在上面下功夫,真成了吃干饭的。

所以一度被人称为南端北易。不过与端砚相比,易砚还是上不了台面,主要它有一个最大的弊病,也正因为它的质软,磨墨时容易落墨。一个高档的砚台,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因此它虽然薄有名气,但还与端砚等四大名砚地位相差很远。

但是对于乌金砚,许多人认为它就是易砚,并且提出了易砚命名时间不长,历史是用了燕畿乌金砚这个名字的说法。这是错误的认识,乌金砚的质地颜色与易砚有很大的区别。两者没有办法将它们混淆。但因为乌金砚原料少,有可能很早就灭绝了,所以后人对它的准确地址做了许多猜测。有的居然提出它认为是在南京燕子矶的梅山这个荒谬的说法。古玩大师赵汝珍因为无法断定它的地址,只好在书中说了一句,燕畿之梅山产石如乌金,所以叫乌金砚。亦有金星,制砚甚佳,故颇贵重。惟佳者甚少,是以不闻于世也。

另一个人清朝唐钧著《文房肆考图说》,在介绍“各处砚产”时写道:“北京,燕畿梅山,产石如乌金,亦有金星,颇贵重也。”这个说法更为可靠一点。但时间横跨了一千多年,地名地形多有所改变。究竟这个梅山在哪里?唐朝又叫什么山?无法考证了。但有一点,正如赵汝珍所说,因为石料少,在清朝出现断源,本身梅山又很小,所以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也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王画派人到幽州也不过是碰一下运气。但吩咐了如果找不到这个梅山,立即转移到易州。这是最好办的,地名是根据历史记载用的唐朝地名,因此地址准确无误。不但找到了,而且带来了许多石料。不过乌金砚对王画来说,就象他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