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通吃、金星红丝、捉奸在房(5 / 9)
沿着歙溪两岸一带。其中罗纹砚最发墨也最易笔锋,实用价值很高,可名气最大的却是金星砚。从唐代开采歙石以来,金星砚名气一直高居傍首,被认为是歙砚的代表。金星砚本身因为硬度高,坚润耐磨,且越磨越亮,冲洗容易,光亮如初。而且金星是一种硫化铁矿物质,色泽金黄闪亮,散布在深青色砚石底色上,显得非常优美,有夺目之韵。
这两种砚石龙尾山最多,但龙尾山的罗纹砚如果细分起来,有十三种外山罗纹,一种里山罗纹,同时还有三种金星,除了它们外,有七种眉子石,一种金晕砚石,银晕、龙鳞、玉带、豆斑、雨点、鱼子诸品。大多数人认为歙砚是出自安徽,这是疏忽的说法,真正最大的产地却在江西龙尾山。还有雁湖眉子、仙人眉等眉子砚名品,苏东坡对眉子砚最推崇的。婺源县罗纹山古庙前庙前青石,也是极品,但传世极少。淳安龙眼山青溪龙砚,有云龙雨雪三十多个品种,也是佳品。还有歙县歙红同样也歙砚中的绝品。但最珍贵的还是黄山里一种卵石砚,就象端溪中的子石一样,十分罕见难得。
总之,歙砚分布广,石源浅,不象有的端砚那样,必须挖出深坑,才能找到好石料。但歙砚中佳品原料少。因此,王画对这些人能不能找到上乘的原料,持着怀疑的态度,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另外一种就是红丝砚。
红丝砚出自青州黑山红丝洞,后来原料枯竭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因为石质赤黄有红纹,所以得名,而且容易发墨。所以一段时间被誉为诸砚第一,柳公权就说,砚青州第一,绛州第二,始论端歙,指的就是红丝砚第一,澄泥砚第二。宋代苏易简也说,红丝砚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中下。其实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公正。但确实红丝不但发墨,也十分地美观。
不过原料更少,产地也更窄,红丝石洞也是后来命名的,现在王画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因此同样对能不能找到珍品,没有抱多大的希望。第一个吃螃蟹,难免会这样。
况且王画也只是为了兴趣爱好,也没有指望它来赚钱。
这是第一批寻找的砚石,除了这两种砚外,还有端砚与洮砚、燕畿梅山乌金砚,也派了人去寻找,但还没有消息传来。
第一批带回来只有几百块砚石。虽然工匠也带了墨当场做了试验,可石砚考虑的元素很多,能不能发墨,磨出的墨汁光泽度,以及用这种墨水写出字经过时间的考验效果如何,还有石料本身温润度,美观度,坚硬度,因此工匠不敢确认。所以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