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鸣(5 / 7)
就离开了。
李显还在狐疑地问武则天:“母皇,你没有向王画讲清楚。”
武则天说了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王画还需要哀家讲解清楚才会有办法,你也不要指望他会有什么主意了,去吧。”
李显还有点儿没有听懂。但只好起身离去。
第二天一早,王画真地穿起了真正的五品官服,到了天津桥上。这时候天还没有亮,虽然过了六月,天空中还在继续下着蒙蒙细雨。洛水的水势还是波涛汹涌,天津桥下的两个小洲,有许多地方淹没了,一些树木小半树干都浸在水中。这让一些大臣看了,眼中都闪着忧色。
但看到了王画,很感到惊讶。
可是王画一脸漠然,眼观鼻,鼻观口,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也不好询问。
太监宣旨,大臣入朝。
李显开口便道:“洪水泛滥成灾,粮价暴涨,各位爱卿,现在可想到了良策。”
许多大臣听了这句话,立即低下头去,还有一些大臣继续想表功,可他们出的主意,都不是一个起效果的主意,立即被其他大臣反驳了。只是一会儿,大殿里就冷了场。
李显看着王画道:“王卿。”
王画手持牙笏,走出班列应道:“臣在。”
李显说道:“现在各地粮价疯狂上涨,河南北十七州遭遇大水,灾民多达十几万户,你可有良策?”
王画没有答话,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官服。李显愕然,难道他想乘机要官做?不是不给他官,关健他没有做。不但是李显,就是其他大臣也有这种想法。
王画随即开口道:“有。”
“请说,”李显高兴地说道。
但王画没有说,他首先韦安石与杨再思面前说道:“你们身为中书令,佐天子大政,我问两位尊贵的大臣,你们是怎么佐的天子大政的?我只看到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年,天下无数饥饿的百姓将会揭竿而起。”
韦安石是中书令,杨再思是检校中书令,掌军国大政,佐天子之职。
王画一句问得两个人哑口无言。
魏元忠将眼睛一闭,那也不行,王画已经走到他面前了,居高临下地看着魏元忠。与宋朝不一样,唐朝列班是坐着的。王画说道:“魏相公,听说你在岭南政事出色,为何又回到京城?”
众人听了狂晕,人家老魏身负天下重望,怎么一辈子呆在岭南那个地方做一个县尉?也不与魏元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