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黄帝龙瓷(下)(2 / 6)
的称谓。宋元以青为美,明以红为贵,清以黄釉为皇室正统。即“宋元明清”四朝、“影青、正红、正黄”三釉的并称。
影青,又名青白瓷,是两宋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泛白,白里显青,具有胎腻洁白,透光见影,釉面莹润,如冰如玉等特征,这种介于青釉与白釉之间的青白釉色,既不象白瓷那样雅洁素净,也不象卵白瓷那样失透,牙白瓷那样洁白无瑕,更不同于青瓷那样以青色调为主,非常近似当时社会生活中广为人们喜爱的青白玉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比类银、类雪的白瓷更有韵味。
这种影青王画家瓷窑已经烧出来,第四件金彩瓷正是用这种影青釉做底色的。
然后是红釉,烧红釉瓷有一句话概括,高成本,高报废。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明初创烧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矾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
但红釉最难烧,铜红还原焰烧制,每差三五十度就是一色,原始的手段,一千多度的高温,三五十度的差异想掌握多不容易。因此又有一句话说十窑九不出。而这中间正红,也就是明艳红是最难烧制的。
然后是黄釉,这是至尊之色,出现的历史同样很晚,相对于红釉来说,稍微好烧一点,但想烧出那种黄釉中的极品鸡油娇黄,同样也很难。
除了四朝三釉外,还有一种新的工艺,浮雕金!
采用传统的“釉彩”浮雕粉料与含18%黄金的金水同时经高温烧制而成,釉质纹样部分,黄金含量高达18帕!
这种瓷器又为分御用瓷,即使用五爪金龙和正黄色的皇帝礼瓷、赐用正黄和五爪龙的太子用瓷、皇帝亲政(大婚)瓷以及后宫用瓷等。王府瓷,亲王、郡王和“入八分公”所用瓷器,通常在封爵时由皇帝赐予,也包括他们的礼仪用瓷。其中尤以使用四爪行龙的亲王瓷为贵。一品宫瓷,公卿大臣(含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等爵)。主要图案有一品武官补饰之麒麟、一品文官之仙鹤等,属于封赏用瓷。由于型款多样,所用图案除补服纹以外,没有严格的制式规定,并堪外交之用,所以,官商重臣皆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