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那含泪的一跪(3 / 4)
,出于不可预测的担忧,粮价还是从原来的斗米七十文上涨到了一百文。
许清作为司农寺少卿,端午节更是在田间地头过的,嘴上都冒出了水泡来,脸色也不知是晒的还是担忧,一片黝黑,家里红菱有孕在身,他根本顾不上多看一眼。
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连河道都快干涸了,许多居于高处的百姓饮水都出现了困难,前翻赶着播下的秧苗都快长成老苗了,竟然还等不来一场雨水。
此翻还有何法可想,难道自己去提上金箍棒,上东海去找龙王来打几个喷嚏?
许清和范仲淹走在白沙镇的郑水河边,老的拿着一根竹竿,少的拿着一把铁锹,俩人身上满是泥土,若不是从服色还看得出穿的是官袍,根本就以为是父子俩下地回来,看着越来越小的水量,一老一少眉头都拧到了一起。
整个受旱地区人口不少于千万,若是河道干涸,所有的庄稼都保不住的话,别说什么西北战略了,恐怕大宋今年光保证这一千万灾民的口粮都难。
“范参政,许少卿,是时候下决定了,按这形势,只有放弃下游了,彻底截流吧,能保住一部分好一部分,若还想着全部保住,到时恐怕反而一片也保不住!”农田水利司主事费应南也是一脸阴郁,但还是尽责地规劝着。
或许这是最明智的选择,但这动辄关系到几百万人的口粮,谁也不敢轻易下这个决定,范仲淹和许清已经被明令主全权主持抗旱事宜,各州县,包括抗旱的军队,都能调动,但这样的决定俩人还是不敢下。
“范公,回京吧,咱们即刻回京,此事重大,非我俩能担待得起,交由朝廷决议吧!”许清将铁锹狠狠地往地上一插,目光沉沉地说道。
范仲淹长长一叹,有些茫然地望了一下周遭的旷野,缓缓地点了点头。
许清骑马,范仲淹乘车,一队人马飞驰往东,过中牟时天已黑了下来,护卫们亮起火把,连夜赶路,轰隆的马蹄敲打在满是浮尘的黄土路上,卷的起烟尘让火把看起来隐隐约约,就象明灭不定的鬼火。
许清知道,这次旱灾绝不仅仅是旱灾,现在朝廷各方还在全力抗灾,所有的纷争都被压制着,但这就被堤坝拦着的山洪,水位积得越高,决堤那一刻越是势不可挡,说不定自己和范仲淹这些人都将成为山洪下的游魂野鬼。
一场雨,不但关系到几百万百姓的生死,同时决定着大宋的政治走向!
“许少卿,快看!”一个司农寺随行的使员突然失声狂喊起来。
自已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