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伦理(4 / 11)
样,就知道他肯定无法,也不可能明白。这个问题,除了自己之外,大概没人能明白,儒家想继续风光,继续站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主流支配的位置,除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规律,还能怎么样?两千年来,儒家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确实做得不错,确实做得很贴切,这是儒家能兴盛两千年的关键,如今时代即将进入资本、工业化时代,维护传统封建统治的各种理念、说辞、言论、办法等,也必须“更新”,时代需要一个“资本儒”,“工业儒”,甚至还可能涉及到“共产儒”,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势必要被时代所抛弃,封建的头脑,工业的身子,以及依附在封建头脑上的一个大寄生瘤,这种怪胎如何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朕以前对卿家说得那些话,卿家可还记得?”杨改革见孔胤植虽然诚恳,可却未必真的懂了多少,想了想,决定,还是再说些什么,这些东西不说出来,孔胤植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始终是不够,要他来做儒家两千年来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确实单薄了些。
“回禀陛下,臣记得……”孔胤植收了收眼泪,也正色的回答皇帝的问题。
“……如果朕没记错,朕和卿家聊过,人人有书读的问题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有。”孔胤植肯定的回答道。
“……朕记得和卿家说过,需要多少人来供养一个读书人的事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有,臣还仔细的算过……”孔胤植肯定的回答道。
“……那今日,朕再问卿家一遍,人人有书读,能否人人能做官?”杨改革旧话重提。
“……回禀陛下,不能。”孔胤植肯定的回答道。这个问题,是可以肯定的,人人都能做官,那还叫官吗?
“……那人人都读书了,可否都是圣人门徒?”杨改革又问道,这个问题,已经逐渐的脱离了杨改革以前问孔胤植的范畴。
“……回禀陛下,……能……”孔胤植再次回答道,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肯定的,如今天下读书人所读的书,四书五经那是起码的,如果是正规学堂里出来的,绝对算得上是圣人门徒,这不是问题,而是儒家的自信。
“……朕听说,孔家在山东拥有一个县的田地,所佃之民,数以万计,家中仆役,数以千计……”杨改革边说边看着孔胤植。
孔胤植原本稍稍有些直的身子,再一次恐惧的伏倒下去,皇帝这是在说什么?怎么说到他家的田地了?怎么说到他家的佃户了?接下来要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