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车营(2 / 5)
备马队横扫草原,这一直是杨改革最先的设想,不过,第一次三岔河大战,并未使用车营战术,而是依旧使用的是白杆兵较为熟悉的步兵方阵战术,原因也简单,当时的马车制造技术并未达到杨改革的结果,虽然也有车营,可那都是老式的战车,远不如四轮马车灵活轻便,故此,虽然也有车营一说,可杨改革却也不敢冒险贸然使用车营战术。
第一次三岔河之战,白杆兵也是新到京城不久,车营的战法已经多年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可靠性并不可知,还在恢复实验阶段,战术战法并为成熟,杨改革也不敢贸然让刚接触车营的白杆兵贸然改换战术,风险实在太大。再就是第一次三岔河之战,战略意图也不过是为了解松山堡之围,开辟三岔河战场,也只需要近海作战,并未想过深入内陆攻击东虏城池、老巢,并不需要长途跋涉作战,所以,依旧是以白杆兵擅长的步兵方阵来对敌,就足以达到想要的目标。
而这第二次三岔河之战,则完全不一样,战略意图就是打东虏老巢,进而追进进草原,横扫草原,这长途跋涉,再依靠两条腿打仗,显然是不行的。再就是四轮马车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以新式的四轮马车技术重建新式战车营,可以使战车营的效率大增;再就是白杆兵也才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训练新式的战术。所以,秦良玉再里三岔河,麾下的白杆兵,已经完全变了样,车了战车版的超级白杆兵。
“娘放心,孩儿已经吩咐下去了,如今都在加紧演练呢。”马祥麟回答道。
“那就好,呆会孙阁老会到,商议战事,可记得多参详参详……”秦良玉又道。她是从锦宁坐船到的三岔河,实际战车营却是从京城出发的,一路驾战车从京城到锦宁,即使向世人,特别是边军显示朝廷的实力,也是他们的一次实地演练,路上,基本上都是按照进攻姿态在前进,全当是在草原上追击东虏,也算是颇有心得,到了这三岔河,又立刻投入到训练里去了,新的心得和体会,必须加以操练才可以融会贯通。
“娘放心,孩儿知道了……”马祥麟道。
……
孙承宗没在京城过年,就任九边督师,就直接开始巡视蓟宣各处的边军。除了巡视,整顿战备,还有就是集结一批边军作为机动力量使用,配合新军作战。除了处理和边军相关的事,还要集结,分配,处理,许诺皇协军。处理好了这两头,才沿着边关到锦宁,安抚和鼓励了锦宁的官军,又才到三岔河和秦良玉汇合。虽然都是同时出京的,秦良玉却是先到了三岔河。
孙承宗这次没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