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联蒙抗明(3 / 6)
样根本就是在找死,这样做,除了坏事,边军根本发挥不出任何作用。
而怎么处理边军这分“食材”,杨改革先前已经处理过很多次了,如今,算是最后一道处理工序。
孙承宗就任九边督师,第一个去的地方实际不是辽东,也不是大同,而是去的宣蓟,去这个地方,实际,就是去做处理边军的最后一道工序。
按照战略,日后大明朝的边境,就不是长城一线了,也就是说,如今的边军也有必要进行改革,或者裁汰,或者合并,总之,是不可能依旧以庞大的军费来维持如今的长城防线的,必须做出变革,用同样多的钱维持长城防线,还不如把防线放在新疆,放在更加遥远的西伯利亚。
所以,如何裁汰,合并这些边军其实也是一个了老大难问题,这好歹也是好几十万人,算上他们的家属,人数更多。虽然这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反正不管怎么说,都必须谨慎对待,寻求适合的机会来做这件事。
那如何改变现如今边军的格局?改变如今的现状,实际,此次北方的万里大战,是一个好时机,如此大战下来,必定有着数不清的功劳,有功劳,就可以升官,而这在以前,是很难升官的,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功劳可以拿,也没有那么多的地盘可以分。但现在不同了,如大战胜利,则明朝获得辽东大片土地,甚至获得蒙古的大片土地,可以有相当多的地盘容纳边军的升迁,而升迁所需要的功劳,也就在这次北方大战当中。
先前的杨改革已经把边军这道“食材”做了数次处理了,比如补足军饷,比如发放棉衣,比如让他们到草原上打秋风等等,如今已经接近可以下锅的状态了,如今孙承宗去宣蓟,就是做最后一道处理,将这战功和升迁,和土地联系在一起,做这最后一道处理,边军就可以成为一道合格的“食材”了,也就可以在这次大战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了,数十万边军发挥作用,是这次九边万里大战的关键。
“呼……”杨改革长舒一口气。杨改革知道,孙承宗处理边军这道“食材”,已经成功了。孙承宗一出京,边军们就按捺不住了,纷纷跟孙承宗提要求,要求出战,不是他们有多么的忠君爱国,也不是他们有多少能耐,而是打惯了秋风,知道跟着新军后面有便宜拿。再就是,此次大战,也被很多有想法的世袭军官看成了机会。
此次九边万里大战,大部分眼里,明朝赢的希望较大,既然明朝赢的希望大,那自然就得在这边下注,如何下注?边军里面也有一些不安于现状的官军,他们有的是百户,有的是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