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皇帝的意图(2 / 6)
觉得这件事值得,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如果拖着不办,可能拖到清末,这事也依旧是同样麻烦,同样没好时机,同样是没有改变。这种事,如果按照历史,那得到清末民初,华夏经历了种种悲惨的遭遇和种种磨难,才会有所改变,那是整个民族在亡国灭种这种极大压力之下才产生了解放思想的动力,而如今,自己想依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扭转这种态势,这压力和麻烦,可想而知,可杨改革却也不怕,也是有相应的对策的,更是有杀手锏,即便是没有黄宗羲这样的主力打手,自己在这场辩论中失利了,杨改革依旧有一锤定音的法宝。
沉思的杨改革见王承恩再次走进来,才停止了思考。
……
等待早朝的大臣们,也是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谈论着一些实时的话题。
“韩阁老,陛下这次的儒字新解,可是在咱们儒字头上开了一刀,将儒字一分为二啊!这事不知是福是祸,阁老如何看?”吏部尚书何如宠借着等待早朝的时机,和韩爌交换一下对于儒字新解的看法。
“那何大人是如何看的?”韩爌比较郁闷的反问到。
“下官觉得,陛下这是要对我圣教动手了,或者说,唉……,下官这也说不出那个滋味啊!总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动我圣教,就是自毁根基啊!……”何如宠皱着眉头,有些烦躁的说道。
“何大人倒是多虑了,要说陛下对圣教动手,那是不可能的,陛下在彝伦堂,还说过,我圣教乃是治国之本呢……”韩爌有些郁闷的说道。
“……唉,阁老,不是说那种动手,而是说,曲解我儒家的经典,改写我儒家的释义,扭曲圣人的言论……,这,怎么说呢……”吏部尚书何如宠想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得清楚一些,可又一直找不到适合的词,毕竟事关皇帝,如果说得太过火也不好。
“何大人是担心,儒还是那样写,但意思完全不一样了?会伤及我圣教根本?进而动摇国本?”韩爌眼睛转了几圈,明白了何如宠的意思,简练的说道。
“唉,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下官总是在想,为何陛下好好的,忽然要抛出这样一个事来?如今这事在士林中的清议,可是对陛下很不利啊!既然如此,陛下又为何执意要这样呢?想必不是猛然间就决定这样做的,陛下做事,向来谋定而后动,必定是有所指,陛下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声望?可如今陛下的声望已经够高了,这件事,倒是没给陛下增加一点声望,平白的丢了不少声望,为了银钱?可陛下如今刚刚抄了盐商,得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