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招摇下黄河(3 / 6)
个皮筏子,一次性载着几千灾民,直接下到潼关去,至于理由,也很有说服力,就是要给在黄河两岸等待转运的灾民一个信号,一个信心,看:我们司农司是有能力把你们转运走的,我们司农司有无数的皮筏子……,这件事,按周延儒的说法,就是演戏给那些灾民看,招摇着下黄河。
史可法虽然觉得这个理由很充分,不过,更是感觉这是像给自己表功,有抢功劳的嫌疑,心中有些不喜。
“好事啊!大人,这绝对是好事,周大人果然是考虑得周到,如此,也确实有必要,如今,陕西的灾民都指望着皮筏子救人呢,如果大人能够以几百个皮筏子组成一个庞大的皮筏子船队,如此一路漂下去,这场面可想而知,这沿途的灾民,才会知晓我们司农司移民的能力,才会对我们有更多的信心,我们司农司移民,才会事半功倍……,如此,我们移民起来,也才更加的轻松,……呵呵,何况,大人,如今,全陕都在制作羊皮筏子,都在做羊皮胎,呵呵,这羊皮胎,皮筏子运人的办法是大人提出来了,也该当由大人带头大肆的展示,宣传起来,让其他移民官,黄河沿岸的灾民知道大人的功绩啊!,大人,这事,就交给知节去办吧,知节保证办得妥妥的……”宋知节很赞成周延儒的说法,招摇下黄河绝对有必要,这是一个表功的机会,现在全陕都在大肆的制作皮筏子,不过,估计都还没晒干,如果此时能有人用大批的皮筏子展示一下皮筏子运人的功能,显然,会造成很大的轰动,这功劳,肯定是大大的,也如周延儒所说,是一个展示司农司能力,也是一个增强灾民信心的好事,于是,当下就要去办,他宋知节可不想到手的功劳飞了,如果能在人前显摆一回,那是求之不得。
史可法虽然有些厌恶这种抢功劳,显耀自己自己的事,不过,也如宋知节说的,这也是一个增加黄河两岸灾民信心的好事,史可法点点头,道:“好,那此事就拜托知节了,把今天漂下来的几百个皮筏子,组成一个皮筏子船队,明日启程,一直漂过潼关去,沿途要大肆的宣传这种皮筏子的好处,就说,上游,还有无数的皮筏子要漂下来,我们司农司的人已经在上游大批的收购皮筏子了,还在制作更多的皮筏子,让黄河两岸的灾民看到我们的存在,看到移民的希望……,以安民心……,至于本县自己制作的皮筏子,则接着每日转运灾民到兴县。”史可法立刻做出决定,既然这显耀自己功绩的事有利于移民,那就办吧,于是。
“大人放心,知节知道了,这就去办……”宋知节对于这种夸耀自己功绩的事,自然是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