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好主意(5 / 6)
陛下,如今陛下每月需要支出的军费,每月怕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吧。”毕自严问道,作为帝党,对皇帝的一些事情,是知道的。
“这个是真的,各处的军费开销加上徐师傅那里额外的,朕每个月,没有一百万两,是脱不了身的。”杨改革可是实话实说了。要不是自己如此的缺钱,也不会急冲冲的上马纸币。按照自己以前的做法,则是十分的稳当。
听到皇帝每个月开销一百万两以上,毕自严两眼一瞪,咂了咂嘴,这皇帝果然不是一般人,以前的皇帝每年也就有个一百万两左右的内帑收入,如今,这位爷一个月就用一百万两……,难以想象……也理解了皇帝为什么这样执着的搞宝钞、纸币了。
“启禀陛下,既然这样,陛下只需要在军中发行军票就可,其他官军可能不行,不过臣观京营和陛下内帑发饷的各处官军,比如新军,比如毛文龙,比如袁大人那里,都是靠这陛下的内帑发饷的,那就没问题,日后,凡是供应这些官军物资、消耗的商人,都只能在官军那里领到军票,待这些商人领到军票之后,回到大城,比如京师,比如大同这些大城,则可以在陛下的银行里把军票兑换成银币,如此,陛下只需要在有限的几个地方准备银行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人力,还可以直接给官军们发军票,让他们以军票去购买东西,或者在银行换银子,如此,陛下,这一进一出之间,就有了一个时间差,陛下准备好一百万两银子做准备,实际,则可以印二百万两的军票了,完全可以实现陛下的目的,也不用说是发行宝钞、纸币,只说是军中特例,方便官军,想这些地方都是陛下以内帑供给的,百官们即便是对这个有意见,也不好说什么,难道百官们还敢对陛下的内帑怎么用指手画脚不成?陛下完全可以不和大臣们商议就直接去做,待百姓们见这军票有了保证,能兑换到足额的银子,想必这军票的信誉必定大涨,必定会逐渐的被更多的百姓、商家接受,潜移默化,陛下日后可逐渐的加大军票的供给,可逐渐的将军票制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完全绕过了宝钞、纸币这些名堂,这倒是一条不错的路子……”毕自严绞尽脑汁,给皇帝想出了这样一条办法。
“好!很好!果然很好。”杨改革听得真切,这可是一个相当妙的主意,打一个时间差,给自己的新军,给那些靠自己内帑发饷的军队发军票,这绝对是一个好主意,更妙的事,这事还不用和大臣们商议,那些军队,都是自己内帑发的银子,自己想怎么发就怎么发,只要那些军队不闹饷,不造反,还不是随便自己?
杨改革差点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