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活路,在海洋(6 / 7)
呵呵……也罢,先说正事吧。”杨改革也不纠缠这个问题,直接要说自己的发现。
“徐师傅,几位,你们可发现,这里的船有些特别?”杨改革今天很高兴,自己找到了一条解决明末问题的法宝,准备卖乖。
徐光启和张九德,周延儒莫名其妙,皇帝找我们来,就是看那几个破船样?亏得我们跑掉半条命啊!
“……陛下,陛下是说战舰?”徐光启知道的比较多,知道皇帝准备打海战,要造海船。看了一下这些船样,就得出结论。
“不,不,不,几位卿家,你们来看这个,这个……”杨改革拿起一个船样,高兴的让自己的几位钦差看。
“……”几个人莫名其妙。
张九德做过河道总督,和船打交道的比较多,认出来了,道:“启禀陛下,陛下手中拿的可是黄鱼船?”
“呵呵,张爱卿好眼力,不错,朕拿的这种船,正是黄鱼船。几位可知道它有什么用,能干什么?”杨改革诱导道。
“回禀陛下,黄鱼船乃渔船,当然是打渔……”张九德不假思索的就回答。
周延儒最有小聪明,听见张九德说的话,忽然想到什么,接口道:“陛下的意思是,以渔产来救灾荒?”
杨改革有点意外,这几个家伙,都还聪敏,几下就猜出自己的意思了。道:“不错,周卿家,猜得不错,正是用渔业来赈灾。”
周延儒谦虚的道:“臣不敢当,不敢当,历来,遭受灾荒,以鱼救荒,都是常有的事,不算什么,也不是臣首先想到的,……不过,一般都是民众自发组织,官府一般不组织灾民百姓打渔救荒……”
什么?古代也有这种事?古代就有用渔业救灾的事?杨改革吃惊了!那岂不是说,这不是自己的首创?
“……不过陛下,即便是能以鱼救灾,不过,恐怕也是杯水车薪,不济事啊!这灾民数量庞大,得多少河塘,湖泊的鱼才够啊!更何况陕西那个地方缺水,更没有地方捕鱼啊!”周延儒继续说到。
切!原来周延儒说的是在河塘,湖泊里捕鱼救灾,和自己想的在大海里捕鱼救灾那是两码事,根本就差了N个档次啊!这周延儒,真的,只有一点小聪明啊!还得多锻炼,思维不够开放,眼界不够高啊!
“是啊!陛下,从古以来,以鱼救灾荒之事,向有记载,不过,如果灾民数量不多,倒是可行,可是如今,陛下,百万移民啊!这灾民怕是更多,几条河沟能济事吗?”张九德也不赞成皇帝的这个主意,实在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