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艰难(2 / 6)
下,臣以为,应该剿抚并用,一边准备剿灭,一边准备招抚,如此,也不致郑氏过于托大,漫天要价,以重兵要挟朝廷,如果实在谈不妥,再剿灭,也不至于措手不及。”这回,出了个中间派了。
杨改革点点头,这个人的心思,倒是和自己有点不谋而合,自己是很想招抚了郑芝龙,可是,也不想看到郑芝龙漫天要价,从海盗摇身一变,变成了明朝的海关,那样,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自己还准备吃肉呢。
“这位卿家所言有理,不能因为要招抚了,就不准备剿灭的工作,也不能因为要剿灭,就关闭招抚的大门,朕的意思是,一面做好剿灭的准备,另外一方面,也要继续和郑氏谈谈,不要把招抚的路子堵死了,大家接着议论。”战场上,该打的打,桌子上,该谈的谈,这种事,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很多人都知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策高明,也该当如此,既要防备他以重兵要挟朝廷,索取无止尽,又要阻止他继续危害地方,为祸海上。就必须要有两手准备,一旦招安不成,立刻进剿,一次失败,就来二次,二次失败,就来三次,反正,郑氏不按照朝廷的意思来,就决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朝廷只有如此严厉的表明了态度,这郑氏才会感觉到压力,才会惧怕朝廷,否则,这郑氏在地方做大,成为海上巨阀,绝非大明之福。”这位大臣出来赞成皇帝的意思,两手准备,说的话,颇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思,不按照我的意思来,就死磕到底。这个大臣的话,让杨改革觉得,这明朝的士大夫,也有坚韧的一面。
“呵呵,不错,这位卿家说得在理,那就说说,朝廷该给郑氏一个什么底线,超过这个底线,朝廷就要剿灭,接受朝廷的底线,就地招安。”杨改革发现,这朝堂上的大臣很会变化风向,自己不过稍微表露了一下自己的意思,这大臣立刻就顺这自己的话说。这和以前当皇帝的感觉,完全不同,以前,感觉好像是在油里游泳一样,这四周都是粘稠的东西阻拦着自己,看上去没什么东西阻挡自己,可是,自己却怎么也游不动,现在却不同了,自己的感觉,好像是在水里稍稍的拨一拨水,自己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游得十分的轻松。
大臣们见皇帝的大致意思已经下来,也就开始顺着皇帝的话开始想主意,对皇帝的看法,绝不是以前那种看小孩子的眼光了,也再不是那种我是你哥哥,你老子的老臣子,我们给大明朝办事的时候,你还个小屁孩,这种自大的心思了,对皇帝的看法,已经变得畏惧起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因该就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