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调兵(2 / 7)
脱产学习,等日后学业有成,再安排事。
“回陛下,陛下可是问这少监?”王承恩问道。
“嗯,朕问的是副手,给他们安排一个副手的位子,不用当值,专心的学习,主要还是给个待遇,嗯,就是挂职进修。”杨改革不太懂这内廷里的太监是怎么分级的,只说是副手。这挂职进修,从这两个人这里开始,就要形成机制。
王承恩思索了片刻,才道:“回陛下,这司钥监,银作局因掌印太监都去了职,都是由副手接任的,所以,倒是可以安排少监。”
“嗯,很好,就给这两位安排一个副手的位子吧,然后去挂职进修,到张得安的内书堂里好好去学习,等从内书堂里毕业了,朕根据你们的成绩,给你们分派差事。”杨改革很快就安排好了这两个人的去路。
“奴婢谢陛下天恩。”两个小太监相当的高兴,进内书堂里学习,这不是说,自己的将来,可能进司礼监?想到这里,两个小太监的心,就砰砰砰的跳起来。不过,这没有执事的少监位子,多少有点遗憾,这不是实职,仅仅是个虚职。
“大伴,从此以后,凡是内官升职,调迁的,皆需要到内书堂进修一段时间,能从内书堂里毕业的,可以升职,不能毕业的,更换他人,形成定例,明白吗?”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了下来。
杨改革把这个升迁之前的进修,培训弄成定例了,这个,对于培养太监们对皇帝的忠诚很有好处,某些在外的镇守太监,常年在外,对皇帝的忠诚度,逐年的下降,过几年把他们扔到内书堂里回炉一下,也好,让他们知道竞争有压力,贪污需谨慎,办事需得力。对于培养太监们的能力,也有好处,可以不断的给他们充电。这个方案一旦实施,那么,这太监就会形成学习的风潮,想向上爬,光靠怕马屁也是不成的,内书堂不毕业,你还想升迁?门都没有。
……
杨改革又问了一阵魏案银子的事,两个小太监连忙一五一十的回答,一切顺利,最终,两个小太监喜气洋洋的出去了。
晚上,则梦回百度,准备招天下精锐入京。得百度看看明末有哪些牛人。
第二天一大早,杨改革就爬起来,坐在桌子前面发呆,时不时的还写写画画。上面记录了很多人的名字。
秦良玉。
洪承畴。
卢向升。
孙传庭。
杨嗣昌。
祖大寿。
祖大弼。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