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烫样(4 / 7)
识字率不高,要让所有的工匠看懂和明白这建筑公式和建筑原理,甚至什么什么“标准”,显然比较困难,甚至还会出现那种理解不同,而导致的数据不同,样式不同,做法,用料不用,如果是这样,肯定会把建筑建得一团糟,成天扯不清的皮,到时候,等待他们的就是皇帝的刀子。
所以,古代人也不傻,直接就上了这种“三维模型”,你再没文化,再语言不通,再理解不同,看了这“三维效果图”,估计只要不是傻子,也该明白怎么造了。再用这示意图和数据一对比,根本不用解释太多,很自然的都明白该如何造,该如何选材,该用什么料,该造成什么样式,所以,才可以几百人,几千人同时开工,各自管各自的,才不会出现冲突。
杨改革现在,已经对这模型深深的吸引住了,也为古代的建筑方式吸引住了,也为这古代的聪明才智吸引住了。唉!谁说古代人傻的?谁说古代人落后的?古代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就在使用“三维模型”造房子了,谁再说古代人傻我就跟谁急。
古代人,已经给杨改革太多的惊奇,对古人的态度,杨改革已经大改。
不过,这东西,如此的高超,为何在官府的记载中,貌似不怎么提到啊!杨改革觉得,这史书,也有点扯蛋了。
“这位卿家,你们建造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比例,实际建造的吗?”杨改革看着这建筑模型,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营造之时,必定会按照这个尺寸,实际建造,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这个小官,十分自信的给皇帝讲解着。
杨改革点点头,拿起旁边放着的“设计图”,里面貌似用的是铅笔或者硬笔画的线条。很精细,很精美,也很干净。杨改革大冏,杨改革始终认为,这古代,只有一种笔,那就是毛笔,写字,画画,都要用毛笔,地图,包括军事地图,都常常用毛笔画的,看上去歪歪扭扭,很丑,甚至这种工程设计图,都要用到毛笔,所以,工程设计图,应该是画的巨粗,画得巨歪,巨一塌糊涂。没想到,看到这真正的“设计图”,才发现,这跟后世的设计图,几乎没什么区别。杨改革甚至怀疑,有人拿了二十一世纪的工程图来忽悠自己,甚至这工程图,是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杨改革很受伤,自己貌似一直在看低了古人的智慧。又拿起那本“工程数据”,里面密密麻麻的写这那个地方用什么材料,那个地方有多长,有多大,这里用什么油漆,那里什么图案,甚至包括木头需要阴晾多久,都一一的列明,这个,可比后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