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谈(5 / 7)
“呃~~呃,怎么了,怎么了?徐师傅说道那里了?”杨改革才从“梦境”中清醒过来。十分的尴尬,自己想着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去了,全然不觉自己还在明末,还在听徐光启讲故事。
徐光启很汗颜,这位皇帝,实在太喜欢走神了,要是读书,肯定是个末路秀才的命,幸好是皇帝,不用读书,不用考试,否则,这一辈子,是没什么前途的。
徐光启又只好重来,给皇帝讲解这盐业的弯弯绕绕。
“……陛下,我朝,盐多出两淮、江浙沿海,占了我朝大半以上的产盐,至于为何不肯用晒盐之法,其实也简单,朝廷控制了产盐的工具,就控制了盐业。”徐光启躺在床上,带着病白的脸上,神采奕奕的给皇帝讲解这盐业的弯弯道道。
“那为何是控制了产盐的工具,就控制了盐业呢?这晒盐明显比煮盐先进,生产成本更低,能赚的钱更多啊!”杨改革纳闷了,经济规律在这里都不起作用了?看不懂这其中的弯弯道道。
“……嘿,陛下,这煮盐的锅,陛下肯定没见过,煮盐用的是锅鐅(piě),这锅鐅是用铁做成的,锅鐅的形状状如盘,这铁盘,径丈余宽,一尺余高,铁盘由数块铁叶合成,这每块铁叶之间,用卤汁弥逢,永不隙漏,灶下有十数个灶眼烧火,这一口锅鐅重几千斤,需要用到大量的铁,普通灶户如何置办得起?此外,还组织‘团煎法’,就是好几户灶户共同烧一口锅鐅,以此来控制灶户们产盐,这些锅鐅只能由官府置办,经过朝廷允许才可造,如此,掌握了产盐的工具,也就掌握了盐的产量。”
徐光启苍白,病态的脸上脸上带着一丝丝的漾红,神采奕奕的给皇帝讲解朝廷怎么控制盐业的。
杨改革也是头一次听说如此“变态”的办法,心里鄙夷得很。道:“控制是控制了盐业,不过这生产方法,却十分落后啊!而且,是朝廷,官府控制了盐业,不是朕控制了盐业,这盐课,每年不过一百万两银子啊!”
杨改革发牢骚了,这样严密,费尽心思的控制盐业,和自己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呃,貌似是一百万两的关系啊!不过一百万两很多吗?和实际盐课比起来,还要乘以二十五以上。所以说,这样严密的控制盐业,其实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别人不过是借自己的皇权,谋取更大的利益罢了,每年给自己分了一点残羹剩汤罢了。
“唉……陛下所说的生产方法落后,确实如此,想这锅鐅,十来个灶烧火,需要砍柴草数百斤,乃至数千斤,每锅也需要挑海水数十担,需要好几户灶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