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一品江山 > 第457章 宜男花正好(上)

第457章 宜男花正好(上)(1 / 4)

陈恪翻译《竹书纪年》,绝不只是为了证明‘金縢’确实存在那么简单,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颠覆读书人的理想国,即所谓的‘三代之治’!

‘三代之治’是汉儒所提出的观念。三代,指中国最早三个统一政权——夏、商、周。汉儒们认为,夏、商、周是中国治理得最好的三个典范朝代,‘三代’的政治形式是最有利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三代’之时帝王的道德人品和治国态度,乃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当然不包括夏桀、商纣、周幽王三个末帝和其他个别昏庸君王……

因此,士大夫们喜欢言必称‘三代’,将之当做一种政治理想国来作为当世的参照标准。他们认为只要君主效仿三代帝王,尤其是夏禹、商汤、周文这‘三王’的道德操行、政治理念,社会的一切弊端就会迎刃而解。

但事实上,‘三代’,尤其夏、商两代,并没有可靠的信史留下,因此所谓‘三代’之治,很大程度上只是古人的一种想象。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年代过于久远,史料湮没于战乱之外,还离不开一位伟人的贡献。

那便是传说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英明神武、光耀千古、威而不猛、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

孔子生活在东周,那时候算是三代末年,作为历史最悠久鲁国的史官,还能看到三代的真实史料。知道上古时代根本不像传说的那么淳朴,而是与后世宫廷政治一样的血腥。

但孔夫子满眼望去,天下礼崩乐坏、纲常沦丧、诸侯混战不休、百姓如猪狗一般,泱泱神州哪里还有乐土?

作为周公的信徒,孔子自然痛苦不堪,他为了宣传古世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今世的‘礼崩乐坏’相比较,唤起诸侯尊王复礼之心,不惜篡改古史。搞什么‘一字褒贬’、‘为尊者讳’等等,也就是传说中的‘春秋笔法’!

不管当时孔子的初衷如何,后世所谓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都是从他这里学来的。历史的真相便随着人们的需要被随意篡改,面目全非……

所以孔子才痛苦的叹息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但无论如何,所谓三代之治,其实就是孔子为了引导人们向善,而美化出的一个乌托邦。后来又渐渐成了人们无法解决问题时,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更进化为阻碍一切改革,一切变化的拦路虎!

春秋笔法误我华夏,绝非妄言哉……

而《竹书纪年》是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