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一章 蛙跳战术(4 / 5)
你怎么会说话?”一下子就急醒了,他觉得这事稀奇,就把这个梦和救小羚羊的事同家里人讲了,慢慢地全城人就都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奇。说也奇怪,打那以后,这个地方连续几年风调雨顺。有人就附会:三只羚羊向太阳叫是“三羊开泰”,吉祥之兆,并说羚羊是“神羊”,还提出把候城改称“神羊城”,慢慢地候城就被民间公认的“神羊城”取代了。因为“神羊”与沈阳谐音,以后因在沈水北设了沈阳卫,也就把“神羊城”叫沈阳城了。
传说自然是当不得真的!
明洪武21年辽东都指挥使司指挥闵忠督建的沈阳城墙老沈阳城城墙周长9里10步,高2丈5尺,以中心庙为中心点,内为驻兵。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北部蒙古族、女真族的军事攻击。明城墙早已在明、清争战中损毁殆尽,只有北门得以保全。
清代的沈阳城是皇太极扩建的,呈“井”字格局,八门对八街,四条道路将皇宫围在中心,与四条道路相对应的就是8个进出城的城门。城的东向,北为小东门(内治门),南为大东门(抚近门)。城的南向,西为小南门(天佑门),东为大南门(德盛门)。城的西向,北为小西门(外攘门),南为大西门(怀远门)。城的北向,西为小北门(地载门),东为大北门(福胜门)。明朝原来最为牢固的北门在战争中毁坏最小,又因离努尔哈赤居住之所近,有幸在清时得以保留,成为第“九门”。当时,城里除了皇宫外,还有汗王宫、11座王府、六部衙门、庙宇等,俨然一座守备森严、固若金汤的都城。
可惜,到清末的时候,由于满清国运转弱,老百姓开始拆城墙的砖回去盖房子,沈阳城墙被拆的面目全非。到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统治东北的时候,在沈阳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沈阳城的规模急剧扩大,修通了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老城墙在1929年到1930年间,被有组织的拆除了,只保留了重要文物建筑。
说实话,张学良父子对东北地方经济的发展确实是作出了贡献的。当年,一毛奉天票就可以吃上一大碗肉丝面,老沈阳人至今想起来还是念念不忘。
可惜小鬼子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打碎了东北经济持续发展的美梦。现在,虽然东北的工业有一定发展,但都是畸形的,都是围绕着日军的侵略战争需要发展的,重工业、化工、矿山采掘比较发达,其它的轻工业反而远远不如张氏父子统治东北时期。
3月26日中午12点半,沈阳火车站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旅客,站前广场上的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