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五章 技术性处理(3 / 4)
经彻底解决,但要是加上斯大林的因素,事情确实还是很麻烦的。
思来想去,刘一民觉得即令日军关东军大局北进进攻苏联,并且取得战果,日军也不可能和苏联全面大战,很可能见好就收,重新与苏联谈判。而苏联,迫于希特勒的疯狂进攻的压力,也会在不得已情况下让步,双方很可能再签订停战协定。只不过,日军占领的土地一时半会儿苏联是要不回去的,得等到他们打败斯特勒进攻后再说。而且,苏联也不可能垮。只要德国在西线进攻,日军在东线进攻,斯大林必然会给中央来电,要求配合作战,牵制日军。到时候,中央必然会下令自己率军北进东北,策应苏军作战,夹击关东军。只不过时机要把握好,得再日军取得成果后出动。
历史上,德国进攻苏联时,虽然苏联刚和日本签订日苏友好中立条约,但斯大林对小日本不放心,曾经发电要求中共配合作战,牵制日本。中央也确实做了相应部署。只不过那个时候正是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八路军每条枪只有20发子弹,根本就不可能对关东军有任何威胁。
刘一民的这些想法只能他自己知道,包括罗荣桓、蔡中都不能告诉,更不用说是项英了。
虽然击毙松冈洋右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但是,刘一民深思熟虑后觉得这个风险必须冒。一来,松冈洋右去和苏联谈判签订日苏友好中立条约,本身干的就是出卖中国的事情,必须得制止。天经地义,没什么好犹豫的!二来呢,假如能够趁机从日本人手中收回列宁曾经承诺归还给中国的领土,冒再大的风险也值!再说了,只要在技术上处理的高明,谁能知道是自己下令击毙松冈洋右的呢?小鬼子本来就是敌人,战场上杀敌,谁也说不出什么的。
想明白了,刘一民也就浑身轻松了。只不过必须讲技巧,作技术性处理!
直到这时,他才透过窗户看清了院子里的情景:满院子靠墙都摆着纺车,司令部空闲的干部们,男男女女,一个人一架纺车,吱吱呀呀响个不停。小东进领着自己的妹妹和蔡中的女儿在院子里疯跑,一不留神,摔了个筋头,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咧嘴一笑,又跑开了。
刘一民心里突然就涌起了一股柔情,扔掉烟头,拉开门走出去,一把抱起小东进,架到脖子上,让他紧抱着自己的头,然后两手一手一个,抱起罗荣桓的小女儿和蔡中的女儿,原地转开了陀螺。
三个小家伙的咯咯笑声把正在纺棉花的干部们都逗笑了。林月琴慌忙跑过来,就要把孩子们拉走,说是不能影响司令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