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三章 忧心如焚(4 / 6)
天皇也好,近卫文磨也好,未来的东条英机也好,他们都没有希特勒那种独裁地位。一旦军费开支过大,财阀们就不愿意了,这就会迫使内阁在某一阶段削减军队,减轻财政压力。
第二个原因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线,利用自己优越的海运能力,随时可以把精锐师团投放到需要的战场去,大大提高了野战师团的使用效率。象日军的第五师团、第六师团,几乎是每个战场都到过。战役结束,甚至还会回国休整。
第三个原因,应该是历史上日军从来就没有真正把中国军队看成平等的对手,设计战役计划时,一般以一个联队对中国一个师来调配兵力,象长沙会战时,日军的作战计划甚至是以一个大队对中国一个师来调配兵力。日军的假想敌一直都是苏、美,连英国军队他们都看不上眼。即便是苏联,历史上诺门罕事件时,日军才动用了多大的兵力啊?完整的师团只有一个二十三师团。小鬼子自以为他们的部队射击术、拼刺术、投弹术水平高,作风顽强,根本就没把苏军看到眼里,这才导致大败。如果日军象苏联那样倾尽全力,恐怕历史上的诺门罕事件就要重写了。
正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历史上1939年下半年,日军在侵华战场尚处于胶着状态之时,还有余力把常设师团调回国休整,把大部分特设师团调回国撤消番号、复员。而且,那么庞大的关东军竟然呆在东北不动,这一方面是对苏备战,另一方面是日本人认为中国派遣军就足以打败中国了,用不着动用关东军。这才有了日军有余力发动太平洋战争。假设日军不这样做,而是不断加强驻华兵力,关东军再大举南下,恐怕历史上的中国抗战会更加艰难。
想通了这个道理,刘一民不由得脸上挂上了一丝笑意,由于他的横空出世,小鬼子连遭败绩,成旅团、成师团的被消灭,战死的鬼魂怕是已经把靖国神社挤满了。看看,到现在,小鬼子也没有舍得让一个师团回国复员,全部都在战场上挣扎着呢!而且,关东军主力已经几次南下参战了,其中的第11师团、12师团、28师团、29师团仍然留在华北战场,成了守备部队。包括那么骄横的第九师团,现在不还得老老实实地当铁路守备队么?
笑完,刘一民就想,如果日军第十一军囿于第一次长沙会战遭到的沉重打击而延缓发动枣宜会战,那现在的中国战场就暂时出现了两军相持局面。因为第三战区、第九战区、第五战区结束冬季攻势后,也与日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形成了对峙。
刘一民从地图跟前站了起来,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