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八章 喜得千金(3 / 4)
在石门消灭刘一民部队,击毙刘一民。
被日军大本营和多田骏惦记着的刘一民,此时却是兴高采烈。开完记者见面会,回到指挥部,就接到了周副主席的电报,说是倪华于今日上午10点在重庆陆军总医院顺利诞下一名女婴,按照刘一民给倪华的嘱托,取名倪晶,母女平安。
刘一民当即给倪华发报,字里行间洋溢着欣喜之情:“亲爱的倪华我的爱人:得知晶儿诞生,你不知道我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多想看一眼我们的宝宝,亲一下她粉嘟嘟的小脸蛋。
亲爱的倪华:我知道你受罪了,辛苦了。我一会儿就去街上给你买礼物,给我们的宝宝买礼物。你不知道,这段时间我的津贴全部积攒着呢,就是等着给你们母女买礼物呢!
亲爱的倪华:我想你。打仗时候还不要紧,空闲的时候天天想的睡不着觉。等孩子过完百岁儿,你带着她回山东来,我们一家子团圆,再也不分开。
爱你的民!”
发完电报,刘一民绕室徘徊,满脑子都是倪华那风华绝代的形象、宜喜宜嗔的神态,还有小女儿虎灵灵的眼睛和粉雕玉琢的脸。情不自禁,吟哦良久,竟然谱成一曲《路漫漫——寄倪华》,拿笔写了下来,一个人在屋子里吟唱斟酌,最后竟然放声唱了出来:
“路漫漫,离家已一年。路漫漫,不觉音书断。故园东望,不见长安。夜雨连江,湿我青衫。恰夜半,钟声到客船。 路漫漫,离家已一年。路漫漫,不觉音书断。板桥霜冷,旅馆灯寒。杨柳新绿,榆关侧畔。归路远,明月何时照我还。 路漫漫,此去尚有万重山。路漫漫,故乡遥隔楚云端。(楚云遮望眼),何人吹芦管。何人吹芦管,何人吹芦管,此时何人吹芦管!此时何人吹芦管,此时何人吹芦管!”
曲调委婉凄伤,隔壁的彭老总听得心烦,扔下手中正在地图上勾勒的铅笔,跑过来呵斥到:“你不去买鸡蛋让我们吃喜蛋,一个人在这里嚎什么?你要是再唱一会儿,人人都得想老婆孩子,这仗还怎么打?”
刘一民这才收拾起一腔情思,取出自己这段时间的津贴、奖金,数了数,整整100元人民币,喊来宋任穷,抽出5块钱让他安排战士们去买点鸡蛋,请同志们吃喜蛋,自己把余下的钱揣进兜里,出门上街去给倪华和女儿买礼物。
这个时候由于战乱,国内大多数地方物价飞涨,法币不断贬值。人民币的表现却出人意料,维持着一块钱人民币兑一块与银元的兑付比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因为陕西抗日特区民主政府有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