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二章 九月会议(续)(3 / 6)
刘一民又讲到:“德国在欧洲初期的胜利,必然刺激日本人的野心。小鬼子人小鬼大,不会错过参与瓜分世界的机会的,他们必定进一步冒险,在太平洋战场上同英美开战。到了那时,小鬼子就离彻底灭亡不远了。我们将抓住日本与英美开战、美国大举援华的机会,对日军发动大规模反击作战,争取早日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讲完了国际形势,刘一民对山东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从现在起,用两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正规军和地方武装、民兵组织,为实现与日伪军在华北决战奠定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一民提出,政府工作方面,要将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刘一民的说法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打仗其实就是打粮食,有了粮食,不要说八路军了,就是山东的国军也能坚持抗战。没有粮食,天天饿死人,还怎么坚持抗战?今年山东大旱,根据地没有出现历史上那种饥民成群结队外出谋生的现象,主要得益于推广一年两熟耕作法、减租减息和去年就着手的抗旱措施。明年如果持续干旱,根据地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因为部队规模在扩大,供养的学校、机关在增加,沦陷区老百姓也会不断涌进根据地,负担将大大加重。因此,粮食生产一刻都不能放松。在已经采取的措施的基础上,要加大部队屯垦力度,机关干部也要参加劳动,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落到实处。加大种子培育,大力推广高产耐寒作物,淘汰低产品种。加大土壤肥力改造,人类尿全部归田,战马、驮马粪便归田,还要提倡和推广沤制青肥、秸秆归田,用增加土壤肥力和良种培育来提高粮食产量。
讲完粮食生产,刘一民提出政府工作的第二个重点是抓好商业流通,只要有市场流通,就可以让物资自由交流。各根据地都要保护和发展集贸市场,让老百姓能够在交完公粮后,能够把土地出产换成钱,提高生活水平。
政府工作第三个重点,是发展根据地工业。刘一民讲,他到后勤基地去看了一下,同志们很有办法,军工厂房采取的伪装手段超出了他的想象,除了利用山洞外,建起的新厂房外表都进行了伪装,远远看去,和大山的颜色一致,日机根本不可能辨认出来。茫茫沂蒙山,有多少山坳、沟壑,完全可以利用山区掩护,发展小型工业,生产日用品。搞这些小工业项目,不要总想着让渤海银海出钱,让财政出钱、部队出钱,应该动员企业家、商人和老百姓自己投资办厂。政府加以引导、扶持就行了。
至于工业上的重点,刘一民讲了三个重点,一个是盐业。据刘一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