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二章 江上数峰青(续)(5 / 6)
快就会随刘一民返回山东,留在皖东北的时间有限,张爱萍要求各部队务必抓紧训练,白天训练队列和步兵五项技术,晚上进行诉苦和三查,剔除不坚定分子。务必在主力离开前,初步形成战斗力。
刘一民检查后很满意,说张爱萍把红军大学学来的本事全用上了。只要照这条练兵的路子走,要不了多长时间,皖东北警备旅就会成为一等一的主力旅。
张爱萍的资历比刘一民老的多,但人就是这么奇怪,可能刘一民本身的胸怀比较宽广,心里没有那么多的门户之见,对个部队的支援都是倾尽全力,张爱萍觉得要是刘一民负责苏皖地区的话,形势一定会越来越好。因此,他委婉地向刘一民提出,等少奇同志来后,能否向中央建议,将中原局和山东局合并,成立统一的党政军指挥机关,统一指挥山东和苏皖地区的军事斗争。
刘一民很吃惊,这个张爱萍还真不简单,看问题总是大处着眼,难怪他以后有那么大的成就。事实上,解放战争时期,华中地区和山东就是统一指挥的。不过这个时候不行,而且这个建议也不适合自己来提。
刘一民笑着说张爱萍考虑的太远了,这些问题是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应该考虑的。
张爱萍不服气,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有向中央提合理化建议的权力。只要是对革命有利,别人不敢说,他张爱萍敢说,怕什么啊?
刘一民不接这个话题,转而和张爱萍探讨如何坚持皖东北的问题。
刘一民的说法是皖东北、苏北不同于华北,这地方战略纵深小,不适合大规模部队生存,也只能保有一个旅的部队。坚守皖东北,政治上现在的条件好了,普遍建立了抗日政权。汉奸、伪军、地主武装被清理干净后,就可以形成我党我军控制的坚强的根据地。现在虽说由盛子瑾的第六专区政权,但要不了多久,盛子瑾就会离开皖东北,国民党不会让他一直和八路军新四军合作的。盛子瑾走后,不管安徽省政府派谁来主政皖东北都不行,一定要把他赶跑,形成我军独控皖东北的局面。
军事战术上,一是挖路壕,二是筑堤坝,三是小部队主动出击。挖路壕就是要把每条大路都变成路壕,让鬼子的坦克、汽车、装甲车跑不起来,让每一条路壕都成为我军的预设阵地。筑堤坝就是要在河道上修筑暗堤,可以过木帆船,小鬼子的汽艇、巡逻艇一来,撞上堤坝就倒霉,我军可以趁机打伏击。而且暗堤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做好记号,平时看不出来,需要时部队可以通过堤坝迅速过河。小部队主动出击,就是要以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