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二章 风波(续)(2 / 6)
康生国学底子深厚,连西厢记都能背诵得一字不差,何况韩非子那样的渴望权谋的帝王心术呢?王明那一套他一眼都能看透,但是王明能给他地位和权势,他自然是要跟着王明走了。于是,中央组织部长、中央职工部长、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些头衔都落到了他的头上。就在苏联期间,他也紧跟王明,在留苏学生中发动肃托运动,关了一批,流放了一批,杀了一批。更可怕的是,康生自己不认为自己喜欢整人,他认为他是忠诚的布尔什维克,以确保党的纯洁为己任。
在老练沉着的康生面前,江青显得那么幼稚。
中央党校现在也搬出了西安,建到了抗大旁边。这个时候,康生因为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表现,已经很失势了。虽然他又借助肃托稳住了阵脚,但是依然没有改变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况。江青能跑这么远的路来看康生,康生脸上冷,心里其实是挺感动的。
康生给江青到了一杯白开水,然后就字斟句酌地说去冀中不合适。
江青一听就明白,当年她和黄敬相恋同居,但是俞家是全中国都有名的名门望族,根本就不认可她,现在黄敬已经有了爱人,再去找他确实会让他为难。
康生其实也是替江青考虑的。他觉得江青人漂亮,会演戏,名气大,又写的一手好字,应该能找一个比黄敬资历更老、地位更高的人。要知道,这个时候党内和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些高级领导是单身。
康生的心思不能和江青直说,他这个人,干惯了干部审查工作,生性严谨,没边的事,他是不会说的。
两个人谈话并不热烈,时间不长就没话说了。吃饭的时候,康生夫人曹轶欧回来了,但是曹轶欧和康生一样,都是干地下工作出身,寡言少语,饭桌上都成了江青一个人的舞台了。
江青告诉康生,她们学习了刘一民同志在山东文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受启发,准备排演一些新戏。
一听刘一民,康生的筷子就放下了,脑子里就出现了刚刚写的刘一民的罪证。仔细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自己考虑的还不成熟,比如说倪华的问题,上次会议上陈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再纠缠这个问题,怕是会引起别人反感。再说蒋介石派往教导师的通讯联络组的问题,这事是蒋介石通过八路军总部派的,不管刘一民什么事。想来想去,康生觉得刘一民真正的错误在于抵制肃托,但是看样子很多人都认可刘一民的行动,对肃托不感兴趣。难道真的是象刘一民说的那样,自己夸大了中国托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