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七章 国共合作新模式(3 / 7)
刘一民的问题也是穿越者特有的问题,那就是不能当神棍。
倪华从美国回来时,应刘一民的要求,购买了一批教材和图书,刘一民作战间隙可以学习研究。这样一来,刘一民在同志们的印象中成了喜欢钻研理工、军工书籍的领导,连罗荣桓都忍不住提醒他不能偏废,作为高级领导还要多研究一些马列著作,并且给他找了一些书,让他学习。弄得刘一民除了打仗、工作就是学习,时间被占的满满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刘一民可以放手与曾照他们探讨军工技术,再也没有人会怀疑他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由于有成功研制八一自动步枪、机枪和火箭筒的经验,火箭炮的理论探讨和草图就好办了。包括枪榴弹,也不用费多大事。
办法还是老办法,就是刘一民根据作战需要,向曾照、比尔?克莱门他们提出需要什么性能的武器,让曾照和比尔?克莱门设计、划草图,然后由刘一民提出修改意见,再行设计,折腾几遍后,就基本成型了。最后,刘一民再拿着尺子,进行详细修改,直到修改成后世我军的107火箭炮为止。
至于枪榴弹,刘一民没有选择美国式的在枪管下增装榴弹发射器,原因是增加枪的重量,消耗战士体力,增加瞄准难度。打了这么久的仗,他对日军已经非常了解了,知道日军步兵装备确实比不上美军、德军,但他们重视单兵战斗素质,射击精度高。真要是让手持冲锋枪的美军与手持三八大盖的日军遇到一起,双方都没有飞机坦克大炮的话,那吃亏的一定是美军。因为冲锋枪射程近、精度差,进战占尽优势,稍远一点就不行了。不等美军靠近冲锋枪射程,日军士兵就会用三八大盖给他们点名的。
对付日军,不需要装榴弹发射器,采取我军81式步枪原来的办法就行。那就是事先使用空包弹,把榴弹装在枪口,击发空包弹,利用火药的推力把榴弹发射出去。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要占用枪口位置,而且拆装比较费时。
曾照和比尔?克莱门都是非常又经验的高级专家了,刘一民提出思路时,他们就知道自己又要创造奇迹了。比尔?克莱门甚至提出应该去美国申请发明专利,但是被刘一民拒绝,交待这是高度机密,不能泄露。
生产火箭炮最大的问题是炮筒和火箭弹的发动机。火箭弹发动机没有问题,和火箭筒用火箭弹的发动机如出一辙。炮筒使用的无缝钢管也已解决,倪华从美国带回来的钢材可不是废旧钢铁,那都是照着刘一民开列的单子特意订购的,里面就有无缝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