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0二章 题词(4 / 5)
说了这么长时间,桌上众人都已经明白,刘一民实际上已经从更高的层面间接回答了孙楚的问题,再分什么主军、客军和提什么八路军建立敌后根据地的事,就显得晋绥军的大局观念不强、战略眼光不够、胸怀太过狭小。而且,刘一民分析的山西我军的优势和劣势也很中肯,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老手,平时也在琢磨,只不过没有刘一民讲的这么系统、这么透彻而已。至于刘一民提的战法、举的例子,那都是教导师实践过的,但晋绥军的这些保定军校毕业的高级指挥官,学的都是正规作战,原来从没有听说过,眼前都是一亮,似乎有点启发。
要不是考虑到团结晋绥军一起抗日,刘一民才懒得给这些旧军人出身、军阀气息浓厚的晋绥军将领们说这么多呢!一番话说下来,口干舌燥的。好在感觉效果不错,这些人似乎都听进去了。刘一民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自己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这些满脑子反共、防共意识、时刻准备着限制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军发展的家伙们能幡然醒悟,不要重演晋西事变的悲剧,也不要重演中条山战役时日军把中央军打的稀里哗啦而晋绥军却象鼹鼠一样躲在晋西一动不动、一心和日军妥协的悲剧。
刘一民笑眯眯地对阎锡山和赵戴文说道:“阎司令长官、赵主席:咱们说了这么半天,是不是可以吃点东西了?我可是赶了一天路,饿的前心贴后心了。听说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叫做皇帝不差饿兵。你们二位长官不会让我一直饿着肚子说话吧?”
阎锡山一下就笑了:“这弄的是甚事么,放着一桌子酒菜,还让老弟饿肚子。来来来,赶快动筷子,尝尝,看看是山东的鲁菜好还是俄山西的饭菜可口。”
赵戴文也笑了,边笑边拿起刘一民脸前的小碗,给他夹菜。
慌得刘一民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接过小碗,对赵戴文说道:“赵主席,你老这么大年龄了,还和我们一起坚持抗战,不愧是抗战老人、民族模范。你给我夹菜,我怎么当得起么!”
赵戴文郑重其事地说:“刘师长,如果我没有耳背的话,刚才你说我是抗战老人、民族模范。是不是啊?”
刘一民忙说:“是,这八个字你老当得起!”
赵戴文咀嚼了半天,眼中神采飞动,对刘一民说道:“刘师长,抗战老人我当得起,民族模范有点过了。想不到老夫晚年在这小小的古贤村,得遇刘师长这样的少年英才,实在是大慰老怀啊!来,刘师长,我请你一碗酒,喝完了我还有过小小的请求。”
刘一民知道赵戴文在晋绥军中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