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骆马湖畔(二)(3 / 6)
时候第四支队一路走来,到处都是难民和溃散的国军。他觉得不打一仗、阻止小鬼子疯狂进攻势头的话,整个皖中地区就会成为日军的占领区。于是决定打几仗。首选就是蒋家河,此战结束后,到五、六月份,又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光是炸毁日军汽车就有100多辆。
听完高敬亭的报告,刘一民拉着高敬亭就在大院里散步谈心。
高敬亭是黄麻起义时的老红军,意志坚如钢铁,长期坚持大别山斗争又养成了他比较独断专行的性格,而刘一民是在湘江突围时参加红军的,资历比高敬亭浅的多,按理说,以高敬亭的性格是不可能和这么年轻的刘一民谈的这么愉快的,但事情就这么奇怪,两个人还真的谈的很愉快。
当然,刘一民对高敬亭也没有客气,对他在大别山搞肃反扩大化、误杀同志的错误提出了严厉批评,说他是做了蒋介石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伤了同志们的心,害了个别同志的命。说的高敬亭一口恶气没处发作,竟然照着院子里的树木连踢两脚。
刘一民询问了董必武到四支队视察的情况,高敬亭认真地报告了一遍。
刘一民点上一根烟,又扔给高敬亭一根,让他点着,然后边散步边慢悠悠地说:“敬亭同志啊,红军也好,八路军、新四军也好,都要珍重每一个同志的生命。我在红十八团时期就强调过,我们红军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枪炮弹药和金条银元,而是我们干部战士的生命。到了红七军团时,也就是进入陕西后,我们就成立了军事法庭,一个同志是否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应当接受什么样的处罚,由我们的军事法庭说了算。犯错误的同志不服军事法庭判决,还可以向中央和总部申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误杀,二是形成一种军法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激励战士。我们教导师之所以有今天这样兵强马壮的队伍,与这一条有很大关系。我军没有当逃兵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即令是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也可以有申诉辩解的机会。在我们教导师,谁都没用权力随便枪毙人,当然,遇到临阵脱逃、叛变投敌的除外。我可以告诉你,从红十八团到教导师,我还没有枪毙过一个干部战士呢!”
高敬亭有点苦涩地说道:“刘师长,你是不知道,在大别山的时候环境太恶劣,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叛徒,叛徒的危害又那么大,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并不是我喜欢杀人。”
刘一民猛地一转头,两眼直视高敬亭:“这不是肃反扩大化的根本理由。”
高敬亭摇摇头:“刘师长,我真的没有其它想法,我就是怕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