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横扫鲁东南(二)(4 / 5)
150个各种名堂的会道门。历史上,抗战时期,国军对山东的土匪武装、会道门武装都是采取利用的态度,开始是利用其抗日,后来就利用其反共。日本人也利用土匪和会道门武装,向峄县的红枪会就得到日军大量扶持,白天晚上都组织会众练功习武。莱芜中央道道首张无海自称铜头铁罗汉转世,纠集徒众万余人投降日军,被编为第九旅,即是典型事例。山东我军历史上初期也积极动员土匪武装和会道门武装抗日,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武装往往反复无常,一会儿界首改编,一会儿就投降日伪。因此,后期我军对土匪和会道门武装采取的就是坚决打击的办法。
十六师团对鲁中南山区实施过大扫荡,其一部在独立混成第六旅团到莒县前,曾配合青岛的海军陆战队追击沈鸿烈部,对鲁东南沿海各县进行过扫荡,不但将沈鸿烈部队赶往了临沂,还把这一带的各路地方武装打的兔毛乱飞。象盘踞在诸城县、高密县的张步云部就提前投降了鬼子,加入了张宗援的伪山东自治联军战斗序列。
土屋兵马少将现在兵力不足,西尾寿造派来的两个大队还没有到,手下的3000人马又零零散散地分散在几个县。于是,土屋兵马少将就把目光盯到了伪军身上。他下令诸城的张步云率领部队南下,临沂的刘桂堂率领部队北上,配合他的莒县守军夹击莫正民部。
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行军都是靠步行,土屋兵马少将苦等两天,这两路伪军才运动到指定地点,连西尾寿造中将补充的两个大队,也从枣庄乘车赶到。土屋兵马少将一算兵力,自己控制的日军就有2000来人,张步云部赶来了5000多人,刘桂堂部是2000人,对付只有5000人的莫正民部简直是易如反掌,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这莫正民原是张步云部的特务连长,张步云投降日军后,他不愿当汉奸,离队回到家乡诸城县五莲山区,拉起了一支30人的队伍。这个时候,共产党员、我党早期著名烈士王尽美之子王乃征,回到家乡诸城县北杏村建立了支部。经请示诸城县临时县委,决心和莫正民合作拉队伍,由王乃征、王东年负责组建莫正民部的政治机关。
共产党员的加入,让莫正民的部队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到37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1000来人,到莒县发展后,短短两个月就发展到了5000人。不过,部队武器都是从民间搜罗来的,士兵也缺乏训练,战斗力上不去。
4月28日一大早,正在司令部里吃早饭的莫正民就隐隐约约听到了枪炮声,觉得事情不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