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0章 挥师东进(一)(4 / 5)
吴征提出,是不是向中央建议一下,冀南和鲁西毗邻,便于统一作战指挥。中央原来已经批准教导师建立冀南军区和行政公署,现在马上交给129师,担心同志们想不通。再说,教导师在冀南经营这一个月,和冀南人民已经建立了感情,实在舍不得走。而且,罗政委已经下令将冀中的各路势力整编成四个警备团,抽调的干部都是教导师各部的骨干,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带出四个硬邦邦的骨干团。
刘一民拍拍吴征的肩膀,告诉他主席这样划分,目光长远,考虑的就是部队规模越来越大,吃饭穿衣是大问题,时间长了,单靠陕西根据地是供养不起的。129师在晋东南山区,便于打游击是真的,但那地方人少、地少,粮食产量低,养不了那么大规模的部队。115师的晋察冀也是这种情况,120师的晋绥地区情况也差不多。万一将来蒋委员长不发军饷了,日军再封锁包围,那八路军的苦日子就来了。主席这是要把冀中、冀南作为我军的粮仓和兵源基地,等于是给各战略集团下了责任书。主席这是高度信任我们,逼我们下决心东进山东,到山东去与日军争短长。当然,鲁西与冀南毗邻,一旦日军大规模扫荡,两个区还是要统一指挥、并肩作战的。至于抽调到四个警备团的干部,等129师部队到后,全部抽回,作为我军的四个团的干部架子,随师部行动,到山东后补齐兵员。
罗荣桓和曾中生不但是老红军,也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见刘一民如此理解主席的电令,心里都是高兴的很。罗荣桓当即指示蔡中,把师长的原话整理出来,上报中央、总部,并以刘、罗名义给主席发报,坚决执行东进山东的战略决策,请中央速令115师、129师派部队到冀中、冀南接防并接受整编部队的新兵和武器装备,护送资金回陕西根据地。
蔡中去起草电报去了,罗荣桓对刘一民说:“既然主席要我们抓紧东进,我看,师长就不要急着去聊城了,反正洪超远已将范筑先将军安葬,缺的只是一个公祭仪式。等我们东进到了聊城,可以在聊城停一下,专门举行公祭仪式。当务之急,是要把东进的事情安排好。而且,我们的部队远在冀中和冀南的西部,光是集中部队就得一段时间。建议师长留在南宫,处理这些问题。”
刘一民点点头,让曾中生负责组织参谋处,重新研究修改东进计划,并通知防空旅、冀中部队,明日师长、政委视察这两支部队。通知袁国平,后天请赵云祥、段海洲、乔明礼、范子侠四人到师部来,师长要亲自与他们谈心。
吴征提出鲁西整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