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发展(二)(2 / 9)
但毕竟形势稳定,红军政策又好,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税率稳定,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今年的陕西算得上是做生意人的天堂了。
刘一民和李清一路漫步,见许多生意铺子都还开着门,有的铺子门口还挂着收购玉米、小米、黄豆、黑豆、芝麻、棉花、花生、大枣、核桃、红薯、土豆的牌子,价钱也标的清清楚楚。看的刘一民越发心情愉快,忍不住轻声低笑。
李清看着刘一民如此高兴,本不想破坏他的心情,但心里有事,觉得还是要报告军团长,就开口说道:“军团长,今天我看到了军团报,上面有晶晶一篇文章,题目是《人民英雄刘一民》,把你参加红军以来的事迹写的清清楚楚。战士们都看得如醉如痴,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发的不好,虽然说是为了消除特务造谣的影响,写的也都是事实,可我总是感觉这个题目大了点。人民英雄一般都是盖棺论定时候的用语,是中央总结某个同志贡献时的评价,我们自己这样说,似乎有点不合适。再说了,把你的情况介绍的如此详细,不利于对你的安全保卫,更容易让敌人了解你的性格特点和指挥特色。”
刘一民一听,就有点惊疑,忙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李清说:“看日期是前几天发的,我们距离远,今天才收到报纸。”
刘一民马上就让李清带他去看报纸。
到李清办公室后,刘一民就亟不可待地拿过报纸,仔细看了起来。越看越烦,到最后眉毛都纠结到了一起。
看完报纸,刘一民一声不吭,点了支烟,抽了两口,心内默默思量。
晶晶这丫头太年轻了,参加红军时间也太短,一定是看了特务发的造谣报纸心里气愤,要为自己仗义执言,挽回自己在西安百姓中的威信。虽然鲁莽,但以她对自己的情意,这样做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她的失误在于一是不懂政治斗争的危险,越帮越忙,无意中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二是题目语气太大,容易引起人反感,进而让对自己有看法的人更加反感。三是千不该万不该,晶晶不该自作聪明,在文章结尾公然示爱,这是挑战人们心里的道德底线。其他人不说,单是唐星樱看了,心里就不知道会难受成啥样。四是把自己的事迹说的太详细了,虽然都是事实,没有一点夸大,但这样写也不好。领导们看了可能在自豪、欣喜的同时滋生误会、猜忌,敌人看了对自己会更了解,要是让那些日本特务、国民党特务看了,怕是自己再也别想秘密地到敌占区去活动了。
晶晶就不说了,她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