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古蔺(二)(4 / 9)
接电后,命令郭勋褀指挥三个旅向习水追击,相机占领习水。命令正从桐梓方向赶来的四个旅加快速度,夹击红匪主力。命令教导师、模范师、一师、5师其余部队快速前进,增援郭勋褀。
郭勋褀在土城稍事休整后,率领三个旅向习水县城追击前进。行军序列是潘佐旅在前,郭旅在中间,5师从川南过来的那个旅在后。
潘佐旅出发约半个小时,就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郭勋褀一听就知道坏了,潘旅遇伏了,忙命令两个旅跑步前进,增援潘旅。
原来,何长工率主力撤退后,走了约六里地,到了青杠坡村,一看这里是典型的葫芦阵型,心里就有了想法。
要说这何长工可是老资格了。当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初上井冈山时,何长工就是毛委员最信任的一员大将。收编王佐、袁文才部,何长工建功甚伟。应该说,何长工见证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发展历程,在红军里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所以,遵义会议后,考虑到九军团湘江战役损失惨重,罗炳辉又是一名起义将领,毛泽东点名擅长思想工作、立场坚定、经验丰富的何长工和蔡树藩调换,出任九军团政委。
何长工知道,如果不打一下,让川军知道红军的厉害,恐怕敌人就会穷追不舍,想走都走不脱。见这里地形不错,又是敌追兵的必经之路,何长工就决心在这里打川军一个伏击。虽然军团长和参谋长在后面阻击敌人没有上来,何长工还是果断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
等罗炳辉和郭天民率领阻击和掩护的两个团赶到时,主力已经展开了。罗炳辉一看,两边都是山谷,是理想的打伏击地形。也罢,长征以来都是被敌人追着屁股打,把自己三个师的九军团打成了三个团,幸亏转兵贵州后不断扩红,又从警卫师支援的俘虏中得到了1000名湘军俘虏、2000名中央军俘虏和1000名轻伤员,经过思想教育,这些俘虏老兵全部成了红军战士,加上补充了警卫师提供的武器弹药,九军团的战斗力明显上升,这几天占正安、取桐梓、袭土城就是明证。想想九军团初建时新兵成群、武器不足时候的样子,罗炳辉就豪气顿生,就拿川军来鉴定一下我九军团遵义休整后的战斗力吧。
想起那天和刘一民一起喝酒时候,那小子说的平生最恨打消耗战,再想想毛主席一贯提倡的战术思想,罗炳辉就决定这场伏击战仅仅是伏击战,因为川军大军将至,久战与我不利。只有将战斗规模限制在伏击范围内,一击即走,才能避免被川军缠住。于是,就命令28团向习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