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东山再起】 第九九六章 黔国公生气了(3 / 5)
倒了一杯茶:“今天的情形,两位都已经看到了,永昌前线危急,本官两天之内就要发兵救援,两位有何良策?”
白霜华已经去支援永昌前线,但她毕竟是一个人,就算神功无敌,那也没办法对付缅军的千军万马,或许能给敌人制造一些混乱,却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就扭转战局。
这……孙承宗略作沉吟,他生性勇于任事,也不和徐光启推辞,第一个说:“此次看来,非但饶仁侃、苏酂等辈心怀鬼胎,沐昌祚也颇有不虞。云南沐王府的情况与别的武功勋贵很是不同,朝廷许他永镇云南,发兵不发兵,小半在饶、苏,大半还得着落在沐昌祚身上。”
徐光启拱拱手,思忖着道:“东翁明鉴,学生听说那沐昌祚记挂父辈仇怨,有意与督主为难,偏生云南这边朝廷鞭长莫及,东翁即便是钦差身份,他要虚与委蛇起来,却也难以处断。为今之计,须得快刀斩乱麻,尽快和沐昌祚取得一致。”
孙承宗、徐光启都知道云南的特殊情况。
文官集团在朝堂上越来越占据上风,就连魏国公、成国公、定国公这样的与国同休戚的勋贵,也不得不尽量收敛,免得被抓住什么把柄。
唯独云南,地方实在过于偏远,在这个时代和中原地区的交流那是非常非常的困难,朝廷鞭长莫及,即便有什么举动,都得顾虑云南的局势会不会起变化,要对沐家有点什么,更是顾虑重重。
也正因为此,当年张居正设法捉拿沐朝弼,被满朝有识之士视为非常之举——这还是让沐昌祚袭爵,给了沐家台阶呢!
孙承宗和徐光启分析到这里,就感觉难以继续,两人皱着眉头苦思。
秦林却点点头表示满意了,两位师爷的潜质很好,但毕竟还年轻,此次南行带上他们,希望能起到锻炼的作用,目前看来比预想的更好,本来以为是大科学家的徐光启,也对局势颇有见地。
这就是秦林不知道了,他只晓得徐光启是和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却不知道小徐后来做到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辅臣啊!
就在秦林以为两位师爷不会再说出什么主意的时候,孙承宗又拱拱手:“学生想来,那沐王府虽然骄横跋扈,对朝廷本身还是忠心耿耿的,断不至于贻误军机,故意放缅军入侵,想必其中另有别情,督主应与沐昌祚开诚布公,或许能知道个中缘由。”
哎呀,怪不得是未来的帝师呢!秦林又把黑脸秀才高看一眼,他这话说得很对,沐昌祚再怎么横行跋扈,他对朝廷的忠心不会有问题,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