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洋洋万民谁能饰之(3 / 4)
资本家。
中资本家的消费,必须小资本家才能造,而小资本家的消费,普通人就能造,因此形成完整产业和消费链。
“若是阶层有一环缺失,就如渠中堵塞,气不能贯通,淤血生而病至矣!”
“是故长生之道,在于多建阶层而贯穿之。”王存业最后总结的说着:“到此,气运自通耳!”
简单的说,王存业的思想,不是打倒什么阶级,是在粮食总量的前提下,多建立阶级,使之填满,并且可以上下流动。
这样的话,本来淤积于上层的物资或者说气运,就会自动向低一级的阶层流动,而低一级又向更低阶层流动,直到惠及到民。
如果阶级很少,却相反,只会导致封闭,使大量物资脱出社会再分配循环。
打个比方说,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和奴隶,在粮食总量允许的情况下,多了一个地主阶级,整个社会就进步了。
中央郡县制的后期,知识分子开始形成独立阶级,又多了一个,社会又进步了。
而等社会多出了资本阶级,社会又进步了。
可见每次社会进步,就是在生产扩大的情况下,多出一个阶级,而不是消灭什么阶级。
这个天子一时想不明白,当下问着:“真人所说甚深,朕一时却想不明白。”
“皇上,这事甚简,只要用二县治之验之就可。”王存业淡淡一笑,说着:“皇上刚才说到道德,臣以此道之道德论之。”
说着,就对着吴子哲拱手说着:“大人,你是宰相,当精政治……现在有一荒岛,各有五千人,一岛没有主官,一岛派一员合格清廉县令治之,请问皇上,无主官之野民能产几何,有主官者能产几何?”
吴子哲虽满腔仇恨,但这时沉吟一下,还是说着:“五千人中,可识字读书?”
“都不读书。”王存业回答。
“这样的话,五千野民不识制度,不加组织,各自为政,荒野之内能苟且活命就难得,而合格清廉县令统而治之,三年内必大治。”
“有三倍否?”王存业问着。
“有!”
王存业这才转脸对皇上说着:“皇上,荒野草民自发生产,不过十之三四,而县令长之,统筹生产,抵御外敌,兴修水利,可三倍之,这里面的五到六成气运差距,就是天降君臣将相百官之理,也是朝廷可取气运的极限!”
这就是官府或者说朝廷存在的大义和合法性,以及可取的赋税的极限,天子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