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四章 趁虚而入(4 / 11)
还得拿拿架子,让那边儿多出些银钱来。至于好几个班子一块儿给请去了,那一听之下,定然是翻脸:“你既请了他们,又来请我,什么意思?”
而且这大冷的天儿,也是不愿意在外面浅斟低唱的。
但是潞王府发了话,谁敢不来?自从三日前接了潞王府的帖子,他们便是辞了一切的邀约,闷着头练戏,甚至很有几家还专门上了那王记梨园走了一遭,请教了一番名声在外的梨园王秀才,瞧瞧能不能给咱们写出儿新戏?
这会儿大冷的天,在外头冻得哆哆嗦嗦的,而且连着台的唱,还没喘匀气儿呢就得上台了,可着实是把他们累的够呛,不过潞王府权势在这儿,谁敢不遵?二来人家给的钱也是颇为的丰厚,倒也不算是亏本买卖。
更兼的有一桩好处,这遭之后,日后便是能宣扬出来——潞王爷三十岁寿诞请的都是咱家的戏班子,您瞧瞧,这资历摆这儿!立刻就是身价倍增,效应大致就和后世那些明星上了春晚差相仿佛。
这会儿八个戏台子周围,都是围得满满当当的,这些京城中的名角儿,便是等闲的富户人家也不是想瞧就能瞧见的,因此周围说是人山人海也不为过,有些老戏骨子更是摆了桌子放了茶水,揣着袖子打算就搁这儿听一宿了。
有那精彩的段儿,时不时的也是一阵掌声叫好声爆发出来。
外面热闹,潞王府中也是喜气洋洋,到处都是张灯结彩,那城门一般巨大的正门门口,俩一丈五尺高的大红灯笼是京城最高的工坊里整整十八个手艺精湛的老师傅花了足足五天五夜才做出来的,光光是上等的红绸缎就用了二十匹之多!
王府里面的防风石质灯台里面,都是燃了灯烛,就连那些还未曾发芽的枯树上,都是挂着灯笼,从正门儿到银安殿再到后门儿,便是一路延伸了过去,仿若是一片灯烛的海洋,就此把这座王府,给装点成了一座不夜之城。
按照明朝的规定,亲王府的周长是三里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宽六丈,上宽二丈。另一种规定是,东西阔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长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按照后世的标准折算下来,差不多是三十三万平方米,五百多亩地,而紫禁城也不过是七十二万平方米而已。
当然,规矩是规矩,是不是这般执行那就不好说了。
正德子嗣繁多,而且除了谷王有一阵子坐镇宣大之外,其它的皇子,都是未曾外放,只在京城建了王府,居住于此。
几十位皇子的王府啊,可是把工部和户部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