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 无生老母 真空家乡(4 / 6)
彭山虎笑道:“求之不得。”
“兄弟理当还没吃饭吧?咱们边吃边说。”徐鸿儒向儿子道:“去船上把那一篓鲜鱼拿来,还有上好的绍兴烧都抱过来。”
徐正应了一声,拔步而去。
篝火升了起来,铁钎子上穿着几条肥鱼,已经是烤的焦黄,一层层细密的油脂从鱼身里渗出来,落在火上,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更是助长了火势。这些鱼最小的也有两尺多长,两个巴掌宽,肥厚的很,看上去怕不得有十几斤重。
这些鱼都已经刮了鳞,洗了肚肠,里面还填了香茅草,徐鸿儒自从被迁到北地来之后就做了渔民,船上家伙事儿一应俱全,这会儿正手里拿着一个小罐罐,往鱼身上撒些作料。撒上去之后,又用小刷子细细的刷了。
不一会儿,一股诱人的奇异香气便透了出来。
“这是上等的南洋胡椒?”彭山虎笑道:“这玩意儿可不便宜,一升六钱银子,四百二十文大钱!师兄这日子过得舒坦!”
这个年代的胡椒确实是不便宜,当时大明是不产胡椒的,都是从南洋那几个大岛上运过来的,在郑和下西洋之前,胡椒的价格比后世要高二十多倍。就算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价格下降了一些,呼叫也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
明朝对胡椒的消耗量极大,这倒不是因为明朝人喜欢吃胡椒,而是因为明朝人有钱,而且爱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消耗香料最多的朝代,有钱的男人上街,有权的男人上朝,都事先熏香。家中常备一香炉,把沉香、丁香、龙脑、白蜡、胡椒、肉桂、龙涎等等香料燃着了,在上面架一熏笼,然后把要穿的衣服往熏笼上一搭,熏上一夜,第二天早上穿出去,大袖子一甩,香味儿四溢。明朝世风奢靡可见一斑,其实这样做,除了干净爱美之外,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其实他们熏香最主要不是让别人闻,而是让自家闻,明人普遍对一种传说深信不疑:吸多了香料燃烧所产生的缭绕云雾,可以益寿延年。
在《金瓶梅》第十六回中写道,李瓶儿死了丈夫,想改嫁西门庆,指着床底下对西门庆说:“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
这时候的胡椒,也是固定资产的一种表现,那是上流社会才用的东西。
彭山虎虽然是彭家的后人,而周围那些贱民大部分都是彭莹玉当初的部将,他这一脉威望极高,但是也仅仅是威望而已,日子还是穷的潦倒。这从他手底下的人也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