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南疆激变(2 / 5)
却是养活了足足有超过两千万人口,而为了对抗大明,安南又是几乎举国皆兵,所以他们的兵力并不缺乏,一点儿都不缺乏。跟明朝的十万二十万大军比起来,安南那才是真正的大军,动辄就是七八十万,甚至当年曾经调集过大明记载是七百万,他们自称是二百万的大军跟英国公张辅放过对,不过照样被张辅的十五万大明精锐给打的屁滚尿流。
所以说,反而普遍是明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而明军除了比他们人少之外,他们就再也没有优势了——训练、武器、战术、战略,甚至士兵的忠诚度和勇武程度,都是他们所不能比拟的。
十个刚刚放下锄头拿起竹枪的农民可以杀死一个明军,但是一百个明军绝对能把一千人的农民给杀的大败亏输。
而安南这些年来把大明拖入了战争的泥潭,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也被拽入了战争泥潭?只不过大明只是感觉到一些负担,而他们赔上的,却是整个国家。这些年安南一直动荡,连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都不能长时间维持,更何谈常备军了?
所以尽管得到了吴哥等国的支持,但是安南军还是节节败退。
正德五十一年腊月二十九,传统新年历的前一天,沐国公木欣荣率军攻入‘大越帝国’首都升龙府,刚刚即位不到一年的大越皇帝阮光清,也就是那个被大明朝砍了脑袋的前任皇帝阮光赞的弟弟率领三万残空军仓皇逃出升龙府,逃过锦江。
以锦江为界限,安南被划分成了两部分——越北和南越。
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木欣荣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停了下来,并且上奏朝廷,言道安南之所以屡败屡战,屡次征伐最终都是以反叛告终,就是因为南越之人极为的顽劣不驯,而越北之人,乃是先秦后裔,亦是我炎黄苗裔,久慕天朝教化,心向大明,是以不若在此停下来,以锦江为界,另立一国,对南越,则是不必再费力气了。
奏疏到了朝廷,一番廷议之后,众人均以为然,正德虽然很有些不甘,但是也知道,沐国公的建议确实乃是老成持国之策,若是再打下去,就不是大明能承受的了。
所以皇帝一封诏书到来,责令沐国公退回云南,然后让广东布政使司官员选择亲近大明的当地豪族黎氏家主黎青,扶植为国王。
黎青建年向明,意为心向大明,正德五十一年便是向明元年,奉大明为宗主国,派使臣前往北京,是为越北朝。
越北朝和安南的分界线,便是锦江。
升龙府本来是安南此地一贯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