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 明亡于崇祯,实亡于文臣(4 / 6)
过是到达白沟河一线而已,若是从版图上讲,不过是秦朝一般大小,乃是我等汉之疆域自汉朝以来之极衰。不但丢失了西域,连传统的养马地甘凉都保不住,但是偏偏宋朝在商业上却是极为的发达,也可以说是自秦汉以来前所未有的。北宋真宗年间,一年赋税一万万六千万贯,便是南宋偏安之后,也是一年九千余万贯,就是应在这个商税上。两宋的赋税,有六成都是盐税、铁税,商税。而国朝呢,让商人转运粮食给边军,然后领取盐引,各地大盐商与官员勾结,一个偌大的帝国,一年的盐税竟然只有十余万两!岂不荒谬?商税三十税一,更是一个笑话!”
他的声音冷冷的,带着一丝讥诮,洪朝刈身子一颤,悄悄低下了头,这普天之下,敢这么赤裸裸的对太祖皇帝进行讽刺的,只怕也没几个吧!
“说是三十税一,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经商的都是些豪门巨贾,谁在朝中没有关系,谁敢去向他们收税?国朝一年商税不过是百余万两,恐怕都是从小民身上抠出来的!就算是粮税,也不是在达官贵人身上征收的,只要身具功名就能免税,我听说江南经常是有这般事情,一个村中,一人中了秀才,全村的土地便都挂在了他名下!可笑、荒唐、荒谬之极!”他叹了口气:“国朝的弊病,委实是太多了。太祖皇帝虽然英明神武,但有些东西,却太多想当然了。”
洪朝刈小心翼翼的谈问道:“那您的意思是?”
“加征商税,把商税提高到五税一?”
他长长地吸了口气,侧头看向那碧野蓝天,眼神有些悠远:“盐铁税都可以放在一边,但是这商税,必须得先提起来,以前受制于人,现在自己当家做主了,总得做些什么,改变这现状,若不然的话。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最后肯定会出事儿的。”
在原先那个时空不就是如此么?崇祯年间,辽饷一加再加,最后到了一年一千七百万两,到了最下面,真正征上来的只怕要超过七千万两!这些压力都被压在小民身上,终至天下糜烂。
连子宁很庆幸,自己的领地,商人势力依旧零散,而开科取士才进行了一次。没有大明朝那盘根错节的商贾势力,没有那让人窒息的文人团体,若是在江南,就算是自己真的要推行新税法,只怕也是艰难之极吧!
幸亏是在东北。
“五税一?”洪朝刈倒吸一口凉气儿,大人这一下子涨得可是够狠的,他有些担心道:“这样重的税,会不会没人经商了?”
“怎么会?”连子宁失笑道:“商人的利润之丰厚,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