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背后有人(6 / 7)
,逢年过节哪次不给她送些应景儿的金银首饰?花在她身上银子算起来少说也是一百两往上数,全他妈打了水漂儿了。”
两个人面面相觑,都是想哭。
说起来,衙役这门职业,在明朝虽然是贱业,却也是个大大的肥差,肥到了什么程度?有的县太爷身价都不如他手下的一个小衙役!这时候,捕头便是相当于后世的公安局二把手,而这些衙役一个个权力都也不小,在百姓面前趾高气扬,可以想想,一个县十来万人,但就是这么几十个衙役管着,自然是管不过来,每个衙役手底下都有十来个到几十个不等的帮闲,执行任务的时候,大都是这些帮闲在干。一个县一年得多少事儿?他们得有多少灰色收入?说的少了,一年也有百多两银子进账,若是个富庶的县份儿,一年几百两也不在话下!
以至于这门职业的了手的人便不愿意松手,久而久之,大明朝的衙役都成了世袭的。
两个人在那儿苦大仇深的说着,那老板还在一丝不苟的炸油条,似乎什么都没听见。
这时候,县衙的后门儿吱呀一声开了,一辆平凡无奇的马车从里面驶出来,这马车看上去陈旧破败的很,似乎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坐的。但是若是仔细看的话,就能发现,那赶车的车夫,却是精壮有力,目光炯炯,腰间鼓囊囊的,显然非同常人。而拉车的马,也是高大健壮,皮毛油亮,非是一般的驽马。
几个家仆模样的人点头哈腰的把那马车送走,车夫鞭子一扬,甩了个响亮的鞭花,这马车便是缓缓向南门方向行去。
那老板的眼角明显的撇到,马车窗口的车帘稍微拉起了一点儿,隐隐约约一个人在向外面看。
那几个奴仆送走了马车,便是嘻嘻哈哈的向这边走来,当下一个招呼道:“老马,一人来碗老豆腐,多加汤,多加麻汁,对,给咱们炸几个馃子。”
老板赶紧应了,那几个奴仆坐下,一个年轻些的敲了敲自个儿的腰,抱怨道:“这二位,真能折腾,说了一宿才出来,待会儿可得补补觉。”
“嘘,噤声!”那领头儿的瞪了他一眼,却是故作神秘的把几个人脑袋拢一块儿,神神秘秘道:“知道这位是谁不?这可是那边儿来的!那赶车的伙计是济南府口音!俺听的真真切切的,这可是大人物!”
“济南府来的?”几个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儿,这时候,马老板笑嘻嘻的走了过来,手里大托盘盛了好些金灿灿略发黑的炸馃子,哈腰笑道:“来喽,爷们慢用!”
几个奴仆吃饱喝足走了